顶点小说

第十二章 龙鳞装的卷轴(第3页)

将缂丝卷轴向右摊开,只见卷轴尽头处绣着“天子泣”

三个篆体。

至于崔少愆为什么会认识这三个像符号一样的字,归结于卷轴末端紧邻着这三字处,提有一首诗,规规矩矩整整齐齐的拿楷体写着:

北使还京作

去年今日奉皇华。

只为朝廷不为家。

殿上一杯天子泣。

门前双节国人嗟。

龙荒冬往时时雪。

雪苑春归处处花。

上下一行如骨肉。

几人身死掩风沙。

掩风沙下面约一指的距离处,是盖了章的私印。

也是篆体,写的是什么崔少愆就不知道了,应是落款人署名之类的。

私印一共三处,依次排开的三个私印合一块显然大小合适,嵌套吻合,很像是子母印。

诗的下方画有一座亭子,很是精细。

攒尖顶,三重檐,八角亭。

连瓦片,锤脊和斗拱都一清二楚。

檐柱都画了八根,亭子整体画面呈现很是立体,居然是两点透视的画法,令崔少愆啧啧称奇。

又是无处不在的八卦,淋漓尽致的渗透其中。

她家外祖很是迷恋道家文化啊,简直和她一模一样。

这首诗居然还有标点符号,每七字处都有一个圆圈。

原来传说中的句读是这么用的。

而在天子泣这三个字的旁边多画了三个小黑点。

恰巧与篆体写出的那三个字形像意也像,应是没错的。

左手边所有帛折叠处,混着金箔的细边,拼凑出了一幅画,一幅隐晦的黑白山水画。

以她所在的晋阳城为中心,两条河流三座山脉分别居其左右,这显然是一幅古代的地形图。

“晋阳城”

崔少愆可太熟了,南面水平的河流走向如果没猜错的话是黄河;那么另一条南北走势的河流必然是汾河。

所以西面的山是吕梁山,东面的就是太行山。

剩下来东北处的山脉不是五台山就是横山了。

再往北处画有一段段长城的标记,显然是区分塞外和中原的关键。

那么长城以北属于游牧民族,大宋初期一定就是辽国了;长城以南则为大同,山西省的最北边。

不过要是这么推断的话,这兴师动众的架势,不会古太原真的有什么惊天大秘密吧?

崔少愆心里一抽,默默的吐槽千万不要这么狗血。

然后小心翼翼的翻开帛,一幅幅的画,一篇篇的字。

着着,崔少愆的表情凝重了起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