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而动全身,远不是落个送赏的福公公就能了结的。
管事的原本害怕崔明端来问两百盆菊花的事,眼瞅着不像,又成了一笔生意,渐渐放开了心神,赔着笑道:“天也晚了,小人明日便将花送到府上去。”
面朝崔明端的方向。
荀二郎便是招手打趣道:“怎么,照殿红便只能是崔大人能买么?他不过是陪着我来的,明日就将花木送到我那儿去,晓得我是哪个吧?”
“这……”
管事虽然惊讶,但也赶忙赔罪,“是是是,荀大人,小人再是有眼无珠,也不能不识得……”
荀家与崔家,离得也不远。
荀二郎要替崔明端遮掩一二,定金也是他帮着付的。
翌日晨起,那东西早早就送到,荀二郎便让人挪到自己名下的小院去。
这一挪,又再挪到了崔明端的名下。
他受圣上恩赏多年,除了面上能看到的恩宠,自然也赐了一所宅院。
这儿的院子不大,然而,是皇城王公贵族才有的地段。
就是各大世家,也不是住这儿。
将到巷口,运送花木的马车又是一拐,一路出了南城门。
前日才提的花木,今日就已经送上门来。
她在篱笆墙上看了半晌,搬着花木的小厮——身上穿的衣袍,不像前几回看到的样子,于晨光下闪着锦缎特有的光泽。
当真是天子脚下,人人富贵,唯独她一人磕碜么?
“瞧我,忘了报一报家门了。
颍阴荀家,我行二,虚长崔兄两岁。”
荀二郎将手头那盆照殿红放下,才郑重行了礼,“见过荣安郡主,愿郡主长乐永康。”
“荀……二郎,不必多礼。”
萧鸣笙极力搜寻一番,实在是不认得。
古人讲究家族郡望,她就是不知颍阴荀家是什么雄厚实力,也能从“崔兄”
听出,这位是崔家的世交。
只是,崔兄是怎么办事的?茶花买便买了,怎么让个世家子弟送来?自己是空壳郡主,怎么又不寄居蟹,怎么往里头填人呢?
荀二郎向来是潇洒恣意的,抬袖擦汗,又指着来时的路,“马车不能上来,底下还有四十六盆……”
“啊?”
“对了,崔兄也在——”
“啊?啊?”
“想来是陵安府案牍劳形,这脚程还没我快。”
“……”
萧鸣笙也“啊”
不出了,袁志腿伤未愈,也不方便去看看。
她便开了院门,提着衣裙往外头走了几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