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81年,正式定名沈阳故宫博物院。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9]
2014年9月11日,“沈阳清前史研究中心”
、“清前史研究文化基地”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成立,这是沈阳故宫首次成立专门机构来研究清王朝入关前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历史。
[14]
2017年,沈阳故宫博物院迈入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
[34]
查看更多
故宫怎么买票品质保障筑布局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
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
于天命十年(1625年)开始创建,是皇帝举行“大典”
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
[15]在建筑布局上与十大王亭组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这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具体反映。
[16]
中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于天聪元年(1627年)至天聪九年(1635年)建成,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
[15]前朝后寝的规划布局,纵向前低后高,即殿低宫高,寝宫区建于正方形高台之上,四周设围墙与更道墙围绕,形成高台“城堡式”
寝区。
凤凰楼为寝宫区门户,建立在中路轴线上。
中路五进院落的布局均有不同的功能。
第一进院落即大清门之南,为宫前引导区;第二进院落崇政殿南侧至大清门里,为前朝区;第三进院落凤凰楼下至崇政殿北侧,为朝寝的空间过渡区;第四进院落即台上五宫,为寝宫区;第五进院落,寝宫区北侧高台下,为生活服务区。
[17]
西路:西路建筑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从南至北为扮戏房、戏台、嘉荫堂、宫门、文溯阁、仰熙斋、碑亭和九间殿等。
宫门、文溯阁、仰熙斋、碑亭和九间殿等建筑,位于西路中轴线的北部,构成了三进四合院。
[17]整个建筑设计和布局,反映了皇帝的所谓“尊严”
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18]
沈阳故宫布局
主要建筑
东路建筑
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称八角殿。
始建于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初称大衙门。
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
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
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
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