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的问题,在工匠们的交流中,主要还是一百贯的悬赏下,到底还是给研究出来,前后不过二十天。
专门用几种雕版都试过,都没问题,至少作为第一版油墨,已经可以了。
刘磐兑现承诺,给了几个工匠一百贯的赏赐,同时雇佣他们到印刷作坊,专门调配油墨。
并且表示,后续在产量,质量和成本上改进一次,还有奖赏。
雕版和油墨既然没有问题,那么后续的雕刻自然也要陆续开始。
到四月底的时候,第一本带着墨香的《论语》成书。
唯一可惜的是,没有专门划出句读。
说到底刘磐既要加快改革,同时也不能太刺激那些世家豪族。
“如果不我来提供这些纸张的话,这本书怕要一百文才能买到……”
刘磐看着手里的线装书。
就这年头纸张的价格,根本不支持两面印刷。
刘磐提供的这些纸张,在这个时代价格可不低。
这样算下来,一百文都还只是成本价,还没有把利润算进去。
让世家豪族,甚至寒门买一本这样的书,别说二百文,三百文大概也能卖出去。
从这点来看,比单纯卖纸要划算得多。
“每天能印刷多少本这样的书?”
刘磐询问。
“油墨纸张只要跟得上,那么安排两批人轮番印刷,日印五百本问题不大。”
管事回道。
少是真的少,可考虑到雕版只有一套,全力开工大概也就这个级别。
刘磐想过增加几套,奈何油墨跟不上。
油墨跟得上,可能纸张最后也会跟不上。
顾氏原本有造纸作坊,不过原材料不同,需要重新开始制浆,周期就长了。
只有从第二批开始,造纸周期才会降下来。
若进一步扩大规模,几乎每天都能有一批纸产出。
“把纸张都给我用光,能印多少是多少。”
刘磐下令。
就物品栏里面的存货,印刷个几万本问题不大。
当然也不能都是论语,也要考虑其他经典。
很巧的是,司马徽一直在致力于收集各家经典,可以向他借阅。
到了第二天,就有小吏敲锣打鼓,沿街叫唤:“使君助学,府衙目前有一批《论语》,有需要的百姓,只需要到府衙登记姓名籍贯,确认无误后可以免费领取,每家每户限一本,先到先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