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万六千字左右,一百二十面,即六十页纸已经足够,也不算太厚。
();() “不是注释版的?”
韩嵩翻开一看。
注释实际就是在字与字之间点上句读(逗),必要的时候还能用小楷在旁边进一步注释,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治经的过程。
“没有能让大家信服的版本,更别说官府如果出注释版本,情况就不一样了。”
刘磐回道。
官府制定的版本,那就意味着以后官方认可这个版本的注释,其他的都不再认可。
对于许多家族来说,家学被否定会受不了,可核心的因素,还是对学问的解释权垄断被打破。
更多的百姓开始接触学问,开始自学成才,然后和他们抢夺出仕的名额。
靠着‘牝鸡司鸣’,好不容易把女性出仕的可能性灭掉,官位就那么点,自己和姻亲的子弟都还没有够分,更别说还要和普通百姓分享。
触碰到这个世家豪族的核心利益,那自然会被他们疯狂的反击。
有些东西的确是要趁早,不过势单力孤的时候,就得悠着点。
就如同灵帝办鸿都门学,打算培养寒门,甚至百姓出仕。
世家豪族出面,门学的名声就被搞臭了,入学的直接划入阉党阵营,如今更是无人提起,毕竟已经毁于洛阳大火。
只要察举制没有改变,那么‘孝廉’这玩意,就能挡住九成九的普通百姓。
而书院只是启蒙,用的还是不注释的版本,那大家反而不会阻止,权当刘磐在养名。
毕竟类似的事情,刘表也曾经那么做过。
“使君的想法,若只是启蒙,怕并不完善……”
韩嵩看向刘磐。
他很清楚,刘磐和刘表不同,这启蒙的背后,必然有更大的惊喜。
“人手不够,这不只能过来请先生出山了。”
刘磐恳请。
韩嵩目前还是在野的状态,与几个好友一起治学饮酒,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不过能跑到江夏这边,大概也是等着谁上门征辟,或者在观望。
“挺有意思的,嵩愿附骥尾!”
韩嵩拱手。
大汉的制度已经腐朽,若不改变,不管谁一统天下,也会迅速衰落。
如今这大汉,基本分为守旧派和革新派,韩嵩便是革新派的。
他很好奇,刘磐到底会怎么改革,同时也希望能监管好,别走王莽的老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