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昀仁稍一思索,张嘴就来:“林黛玉曾做咏梅诗一首: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这首诗我个人灵气有余,却不够洒脱,当然女子所做难免小女儿情态,黛玉尤为如此,因此我想一句话来评价:玲珑七窍心,沉绵潇湘意。
薛宝钗曾做《临江仙》一首曰: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宝钗这个人若是生活在现代也是个妙人,看他的词就能看出她此人心境通达,虽说是个女子偏偏却让人听出了一股子豪气,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
评委老师逐一点头,默默在纸上给分,对于周昀仁的评价大多赞同,其中一位老师笑着问他:“那么你是喜欢林黛玉一些,还是宝钗一些呢?”
周昀仁回想起叶知行对于这两个人物一针见血的评价,不假思索道:“我更喜欢薛宝钗。”
“哦,为什么?”
“林黛玉是病美人,才情出众的很,但并不适合做一个妻子,更不适合做一个执掌大家族的主母。
但薛宝钗恰好与她相反,她为人豁达通透,性格爽朗,手段高明,才华也不差,宜家宜室,这样的女子做主母对整个家族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但你要是站在宝玉的立场又如何呢?”
周昀仁听到这里笑了,“我又不是他怎么能知道,更何况在我眼里宝玉实在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他出生在那样的大家族肩上要背负的责任很多,却只顾着照顾自己的心情,谈情说爱之外我没见到他做了其他更多的事情。
老实说,我不喜欢作者这般的塑造,事实上如果这样的家庭只有这样一位继承者,它会败落根本丝毫不足为奇。”
台下一众同学都惊讶地张大嘴巴,被周昀仁犀利的言辞震住了。
这个观点不是没有人有,只是大家都害怕被人认为太现实,太没有同情心,更不懂真情所以不敢说罢了,谁知道周昀仁竟然这么生猛!
评委老师也都诧异地面面相觑,可这个问题并不是抽签题,也就是说不能算在分数里,于是周昀仁的分数还是很高的,只不过大家看他的表情不如之前那么欣赏了。
尤其这样的评价从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总觉相当违和,小小年纪就如此现实,将来如何得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