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明钞丰作江,有个叫刘承节的人,多年了,一直在赣州当着税官。
因为工作时间长,就把家也安在了赣州,娶了亲生了子,只当自己一辈子都会在赣州不挪动了。
然而,某天,刘承节收到一个消息。
上头有意动一动他,但在这之前,他得先回临安一趟,述述职,然后再做安排。
都说人挪活树挪死。
但刘承节却不这样想。
自己在赣州也算是经营多年了,现在年纪大了,也不想动了。
哪怕是把自己调回老家明钞,自己也离家这么多年了,很多东西都得重新去打理。
再说,自己的儿子又小,这么挪来挪去,小家伙的教育也是个难缠的事情。
因此,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刘承节就收拾了些东西。
去临安述职是必须的,但是,关系的打点更重要,自己能不能不挪动,着力点还在关系的维护上。
往日里自己的那些老朋友,也得拜会拜会。
在给妻子交代好一切之后,刘承节就带着自己的儿子,牵着匹马和一个老仆出了,一路往东边走。
连续数日奔波之后,刘承节主仆三人不紧不慢地走到贵溪。
进贵溪城的时候已是大中午。
顶着太阳一路赶路,对刘承节和家里的老仆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刘承节儿子,可就遭罪了。
看着儿子怏怏地样子,刘承节就合计着,是不是在贵溪的驿馆里歇歇脚调整一下。
毕竟皇帝疼长子百岁爱幺儿嘛。
可惜天不遂愿,驿馆里早已客满,并没有多余的房间可以提供给刘承节主仆三人。
望着一脸倦容的幼子和气喘吁吁的老仆,刘承节心中一阵不忍。
不过好在官办的驿馆虽然客满,但因为实际的需要,在官营的驿馆附近,常常有着许多民营的客栈,与官驿对比,这些民营的客栈通常称为逆旅。
从驿馆门口离开没多远距离,刘承节就寻到了一家逆旅。
虽然没有官方的招牌,但好歹能让大家暂时歇歇脚、恢复一下。
主仆三人进店以后,刘承节忙不迭地向店家呼喊:“快给我们上些吃食来!”
说话间,他还顺手将马拴在了院子里。
不多时,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饭菜便被店家一一端上桌来。
恰在此时,又有一群行色匆匆的商人鱼贯而入,进入店内准备用餐。
然而由于店里比较窄,空余座位已是寥寥无几。
无奈之下,其中几位商人只好略显局促地挤坐在了刘承节主仆所在的桌旁。
都是赶路人嘛,相互招呼了几句之后,对这几个商人和自己挤在一起,刘承节也不是很在意。
不过,大家埋头用饭的时候,那几位紧挨着刘承节而坐的商人却渐渐打开了话匣子,兴致勃勃地谈论起各自此次所携带的货物究竟能够卖出怎样一个价钱。
起初只是低声细语,但慢慢地,几个人就相互吹嘘起来,这个说自己带的什么什么,那个说他又带的什么什么。
你来我往之间,有一个商人就说话了。
“我这回带的广香,可是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弄来的。
你们那些东西,就不要和我比了。
“”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