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在齐王宫并不是什么秘密,主父偃不久便查明了事情原委。
不过,为了震慑齐王宫上下,以报自己被轻视之仇,主父偃并未立即将此事上奏,反而大张旗鼓的命人将齐王身边的宦官全部抓了起来,然后想方设法的让这些宦官在供词中将齐王牵扯进去。
刚刚做了五年齐王的刘次昌年纪尚小,又没经历过什么大事,再加上燕王刘定国这个前车之鉴,重压之下,刘次昌竟然在惊惧之下服毒自尽了,因其死后无子,齐国便也就此被除国。
齐王刘次昌之死,立即在朝野之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尤其是各地诸侯王,对此极为敏感。
要知道,“推恩令”
本就是出自主父偃之手,而在就在“推恩令”
颁布后数月之间,他先是举报搞死了刘定国,废除了燕国,如今又逼死了齐王刘次昌,齐国又被废除,这不能不让诸侯王们怀疑主父偃的真正目的,怀疑他是不是也像当年晁错一样,要来一个强力削藩。
而在当时的各位诸侯王中,最慌的当属赵王刘彭祖,毕竟燕王和齐王都是因乱伦而被废杀,而赵国太子刘旦也与其女儿及同母姊通奸。
因此,当齐王自尽的消息传到赵国,趁着主父偃还没有返回京城,赵王直接以“贪污受贿和谋害齐王”
两大罪状,上书弹劾主父偃。
汉武帝也知道形势敏感,为了防止激起内乱,他只能先命人将主父偃抓回京城,交由廷尉治罪。
主父偃心里很清楚,赵王告发自己的两项罪名中,受贿虽然有罪,但却罪不至死,而害死齐王之罪却是可大可小,一个处理不慎便可能就此被杀。
因此,面对廷尉的审讯,主父偃只承认自己受贿,而坚决不肯承认害死齐王。
由于主父偃平日里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导致得罪了太多大臣,在其受宠之时,大家还惧他三分,如今被下了大狱,大家自然纷纷落井下石。
虽然当时汉武帝并不打算杀死主父偃,但身为副相的御史大夫公孙弘却对汉武帝说道,“如果不处死主父偃,那么就无法向天下交代”
。
对于汉武帝来说,主父偃固然是个重臣,但比起天下的稳定来说,他这条小命可就算不上什么了。
天下诸侯王本就因“推恩令”
而对朝廷心存猜忌,如今燕王和齐王又先后因主父偃而死,如果不将主父偃严惩,岂不是等于告诉天下诸侯,汉武帝这是下定决心要削藩了,汉武帝可不想再来一次“七国之乱”
。
因此,为了消除诸侯王们的疑虑,维护天下的稳定,汉武帝最终还是下令将主父偃族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