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长期在营以下单位任职,有较丰富的管理部队的经验,是印军基层的领导骨干。
他们常年训练,不少人参加过作战,单兵技术较好,作战经验较丰富。
在指挥部队训练作战方面,有的比正式军官要好。
三是年龄偏大,体弱多病。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在那些被称为"
低级委任军官"
的群体中更为突出。
这些人中,年龄最大的已经超过了50岁,身体状况明显不如年轻时期,体质虚弱,疾病缠身。
对于需要长时间行军、适应山地环境以及进行艰苦训练的任务来说,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总的来看,印度军队中的低级委任军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待遇相对一般。
首先,从薪资方面来看,与军官相比,他们的收入差距较大,低级委任军官的薪资仅为军官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种差距导致了社会地位的差异,高种姓军官对他们持有轻视态度,将其视为与最低层士兵同等的地位。
尽管低级委任军官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但他们并未得到相应的国家补贴或福利。
在高种姓军官眼中,他们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既不像高级军官那样受到重视,又不能像普通士兵那样获得足够的关怀和支持。
在印度军队中,低级委任军官成为了最为艰难的角色之一。
其次,相较于正规的军官和军士长来说,低级委任军官的晋升显得相当“佛系”
,甚至可以说是随意。
这其中的前提条件是编制有空缺,而重要条件则是与上级的关系。
与军士长体系有所不同的是,低级委任军官并没有明确的服役年限提升标准。
因此,一个人可能直到50岁退役时仍然只是一名低级委任少尉,而非低级委任少校,更不可能成为正规的印军军官。
这种情况导致低级委任军官在军队中的地位较为尴尬,缺乏职业发展的确定性。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印度军队的军官和士兵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等级差距。
那些不属于正规军官的低级委任军官实际上被完全排斥在军官阶层之外。
他们甚至连军官食堂、军官洗衣房以及军官俱乐部这些基本设施都被禁止进入。
此外,一些年轻的正式军官常常在他们面前摆架子,对他们进行训斥和刁难。
面对这样的待遇,大多数低级委任军官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岗位,只能选择忍气吞声,默默忍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