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闹了那么久,朝廷还是有钱出兵的。
但此时呢?
王双禁不住轻轻的摇头。
…
…
回到乾清宫里才坐在书桌前,王承恩就来报:“皇爷,韩、李、钱三位阁老求见。”
王双将手中的毛笔放在书桌上精美的笔架上,想了想,道:“让韩阁老进来吧。”
得益于这具身体前任的功底,王双现在的毛笔字写的不错。
他在白纸上写的是他对于明末历史的回忆,还有一些自己对当前的思考。
毕竟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当然,为保密的缘故,他写的这些东西用的是后世的简体字,而且这些纸张都放在御书房里一个银质的小箱子中,钥匙由王承恩保管。
“老臣参见陛下。”
韩爌进到乾清宫的西暖阁里,拱手一礼。
大明的体制就是这样的。
阁臣尊荣。
在非正式的场合,见到皇帝无须三跪九叩。
而且,阁臣多半还是皇帝曾经的老师,皇帝一般会尊称“先生”
。
“赐座,上茶。”
王双吩咐一声,拿起青花的成窑茶碗,喝口清茶,唇齿留香。
前世里,他混到三十五岁还是个失意的小人物。
这种好茶断然是没有他喝的份。
盖因他不会拍领导马屁。
现在这个职位倒是蛮适合他的。
皇帝嘛,要拍谁的马屁?
暖阁里候着的小太监赶紧去拿了个锦墩过来。
韩爌谢恩,“谢陛下恩典。”
舒服的坐着,喝口茶后,将茶碗放在旁边小太监手里的银质托盘中,说道:“陛下,老臣等以为三边总督杨鹤不宜轻动。
洪承畴可升为延绥巡抚,以酬其功。”
韩爌是万历二十年的进士,天启朝的阁臣、辅。
宦海沉浮多年,在东林党中威望极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