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墙的门楼与院墙上,盖的是土瓦。
打开院门,东西两边,各有一排房屋。
若说是一排,并不是很多,只是左边三间房,右边三间房。
在两排房屋的中间,既是过道,又是走廊。
走廊的地面上,铺的是石子。
在走廊的前面,有一口四方的石井。
再往后面看去,有石桌子,石凳子。
再往上面看去,有一栋座北向南的房屋。
也是三间房。
这三间房,与左右两边的房屋连在一起,正好成了一个半包围结构。
上面三间房,作为主房,比起左右两边的房屋,要高出三四尺高。
不但建设的要比东西两边的房屋高,还要比东西两边的房屋长三四丈。
三栋房屋的结构都是一样的。
分东厢房、西厢房、和客厅。
东西厢房,都做有一个木头的窗户。
连着窗户,用的是木板做的墙壁,木头做的柱子。
房上盖的是土瓦。
由于年代久远,土瓦变成了青色,有的地方还长着小草。
画的塔楼草图是一栋三层的塔楼。
塔楼有六个棱,六个角。
上面盖的是琉璃瓦,下面用的是青石和木柱子,木板等。
张宜兴画好了草图,然后寻找网吧,登入他的qq帐号。
张宜兴的qq网名叫寻梦者,头像是一位博士头像。
于是,张宜兴向所有的同学、朋友、亲戚,发出所画的草图——寻找草图中的塔楼与四合院的所在地。
可是,得来的结果是,一个个人从qq聊天中,发来的消息是不知道。
得此消息,张宜兴并没有灰心丧气,又在镇江的金山寺、甘露寺等地方,找了一遍,还是没有见到梦中那个熟悉、而又遥远的地方。
在寻找梦中的地方时,张宜兴见到和尚、尼姑、道士,必然会问其,是否可以让他知道他梦中的房屋在哪里?梦中的父母、兄弟在哪里?后面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反正准备了一肚子的话要问。
有的道士、和尚、尼姑,对张宜兴的问话,只能摆摆手,表示不知;有的摇头表示不知;还有的笑张宜兴有神经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二00七年的年后,张宜兴在镇江的金山寺门前,偶尔遇到一位到金山寺来旅游的老道士。
就见老道士年纪在八十几岁,细高个,面色红润。
长脸、大耳、卧蚕眉。
大眼睛、塌鼻子、阔嘴。
留着雪白的胡子,飘洒于前心。
身着灰色道装。
脚穿白色的登山运动鞋。
脑后扎着一缕垂到后心的长白发,左肩后面背着一个黑色的包袱,右手持着拂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