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声音如洪钟大吕,在殿内回荡,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和朝廷的庄重。
户部尚书胡玉堂一脸忧色,迈着沉重的步伐出列,跪地奏道:“陛下,今岁入冬过早,越往北之地愈发寒冷,百姓们猝不及防,没来得及备下充足的柴薪。
这大雪已纷纷扬扬下了数日,百姓们缺柴少暖,生计艰难呐!”
胡玉堂的声音带着深深的忧虑,仿佛那受苦的百姓就在眼前。
皇上闻之,眉头紧紧皱起,神色间忧虑重重,他深知百姓之苦便是国家之痛,不禁长叹一声:“朕之子民受苦,朕心何安?”
楚寒渊见此情景,目光坚定,迈着沉稳的步伐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父皇,儿臣有策可解此危局。”
此言一出,众人的目光瞬间如聚光灯般齐齐投向楚寒渊,有期待,有怀疑,也有好奇。
楚寒渊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儿臣此次凯旋归来途中,路过西崖城,见当地百姓在寒冬中瑟瑟发抖,苦不堪言。
儿臣心生怜悯,遂带领他们制作蜂窝煤并搭建炉灶。
这蜂窝煤乃精心研制,燃之火力均匀,持久耐用,且易于储存。
百姓可用其取暖做饭,度过这漫漫寒冬。”
楚寒渊话音刚落,几位大臣面露疑虑之色,其中一人忍不住站出来说道:“殿下,煤炭向来有毒,此策虽看似可行,恐仍有不妥之处,还需谨慎啊。”
此人的话语中充满了担忧和谨慎。
此时,赵吉将军挺身而出,他一身铠甲,英姿飒爽,抱拳说道:“陛下,臣可作证。
西崖城已投入使用蜂窝煤多日,臣亲往查看,并无中毒之患,且那效果甚佳。
百姓家中温暖如春,炊烟袅袅,实乃解决寒冬取暖之良策。”
赵吉将军的话语掷地有声,让众人心中的疑虑稍有减轻。
皇上听闻赵吉将军之言,神色稍缓,脸上渐渐露出赞许之色,微微点头道:“若真如此,倒不失为一个妙法。”
楚寒渊见皇上有所意动,接着说道:“父皇,儿臣还有惊喜呈上。”
说着,他双手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箱子,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呈于御前。
皇上好奇地看着那木箱子,问道:“此中是何?竟让吾儿如此郑重。”
楚寒渊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回道:“父皇,这里面乃是细盐、味精的制作之法,还有玉米、土豆等新奇作物的种植之术。
儿臣在越桑国征战之时,偶然所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