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一头雾水,“这些不够吗?”
“没事,要是不够,过段时间我再补上,到时候再麻烦旅长一次就是。”
“啪!”
旅长的马鞭猛地敲在地上,“什么叫不够?你认为一个师应该有多少人,多少装备!”
张浩想了想,说道,“一个师怎么也得有三个旅九个团,加上师属警卫团、通讯团、炮兵团、后勤单位、防化防空部队、旅属配套的炮兵、防空部队、运输部队、工兵部队、后勤医疗
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怎么也应该有个两万五到三万人。”
“我不太懂部队的兵力配置,就按照整编师的标准弄了八万人的轻重武器,旅长,要是实在不够的话,我再弄来的武器就得是毛子货了,到时候后勤会有不少问题的。”
1980那边的日系装备实在是有限,为了凑齐这三个师的武器装备,张浩把那边各个军区和民兵部队压箱底的老货都淘来了,还特意让王湘虎出面,请军工工厂给不少武器做了翻新维护。
可以说那边的能用的日系武器已经被掏光了,再要更多,就只能找兵工厂生产,或者换储量更大的毛系装备了。
他费这么大力气找日系武器装备,主要是因为其配件、弹药在1938这边比较容易获取,对部队的后勤压力较小。
要是八爷和四爷都用国内保有量很少的毛系武器,对后勤的要求就太高了,武器坏了、弹药打完之后很难得到及时的补充。
张浩的运力只能保证部分毛系机枪、冲锋枪和部分火炮的弹药供给。
这也是他在第二兵工厂建立之初就开始生产三八式步枪和弹药的原因。
不过他以后还是要大量运输和生产毛系武器的。
因为日系武器现阶段还能凑活用,等到总部要建立自己的武器体系时,毛系武器无疑是最合适的技术路线。
从设计到生产设备全都是现成的,拿来就能用,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哈哈哈!”
“哈哈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