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紫珊瑚树
1
去年中秋之后,薛让一直忙于应付卫鸯。
卫鸯筛除先帝旧臣、扑杀前太子党羽,薛让既帮忙,也添乱。
大凡奸佞之人,他便带头清剿,治罪问刑,出手既快又狠;遇到忠直之臣,他便抗旨不遵,出面力保,不惜以下犯上。
卫鸯被薛让治得晕头转向,一时大喜而赞:“薛台令秉公执法,刚正决断,乃社稷鹰隼之臣!”
一时大怒而骂:“薛獠牙轻狂无礼,数次折辱朕,朕早晚必杀之!”
直到腊月,卫鸯出征坠雁关,薛让才腾出手来侦办唐之弥受贿之事——正是这不早不晚的时日,险些要了他的命。
腊月十六夜,薛让坐在书案前审视唐和送来的羊皮纸。
他要验证这份名单的真假,便要从八十三个名字中找人下手。
唐和的记录有许多错字,但薛让仍能辨认出来,既有朝中的高官,也有唐家的门生,一旦传讯,势必打草惊蛇,那唐家树大根深,公然博弈并无必胜把握,所以薛让决意只暗访,不明查,不叫风声泄露半分。
他将名单看了又看,终于决定从两人突破缺口。
其一,原中书舍人李霖。
卫鸯即位当日,李霖去先帝陵前哭祭了一番,又去千潺涧凭吊前太子卫佑,这便激怒了卫鸯,将他打入大理寺狱,后经端木拙、唐之弥、薛让劝谏,才把人释放。
谁知李霖并不悔悟,反而去各州游说节度使举义军“诛杀篡位之贼”
,章州节度使肖汉卿将李霖绑了押回皇城,卫鸯便将李霖送上沧山,道:“如何处置,请薛台令定夺。”
卫鸯想试探薛让,因为他拿不准薛让屡屡抵制君命,到底是出于为国的公心,还是反君的私心,他要看看薛让对李霖是何种态度。
薛让也明白卫鸯的用意,自己若敢对叛逆之臣露出半分同情,从此便是卫鸯之敌,所以虽知李霖忠义,也只能将他打入上狱,判绞刑,只待年后处决。
腊月十七上午,狱中的李霖看见狱卒搬了一把椅子进来,便知薛让要到了,果然不多时,薛让悄步而至,屏退了狱卒。
李霖牙已落完,耳也聋了半边,饭水皆难下咽,看着薛让不吭声。
李霖既身陷死牢,薛让便无所顾忌,直问:“我说话你听不听得见?”
李霖将左耳凑向薛让。
薛让问:“去年重阳节,你给唐相公送了什么礼?”
李霖万没想到薛让问起此事,他缩回身子,倒在角落的稻草堆上,闭目不答。
薛让并不追问,等了片刻,见李霖似已入睡,便走到牢门口,向走道尽头道:“带过来。”
一阵脚步声走近,李霖忍不住睁开眼,见一个狱卒站在门口,抱着一个七八岁的童子,虽被黑纱蒙了眼,李霖仍一眼认出是自己的独子,叫道:“孩儿!”
慌张爬了过去。
童子听见父亲的声音,也尖叫道:“阿爹!”
他摆脱不了狱卒,只能双手乱刨。
李霖刚爬到牢门口,那狱卒便像拎小鸡般将童子拎走了。
薛让复问:“去年端午节,你给唐相公送了什么礼?”
李霖道:“我是唐公学生,蒙他多年教导之恩,逢节送礼,口中无求,心中无愧,有什么值得做文章!”
薛让道:“令郎现在被一把半尺长的尖刀抵住了心口,我只消站在牢门口喊一声,片刻就有一颗热乎的童子心送到李舍人的面前,不如早些说了,好让令郎早些回家去。”
李霖颤抖半晌,只好道:“一箱湘妃竹折扇。”
薛让问:“一箱是几把?”
李霖道:“十把。”
合了羊皮纸上的记载。
薛让再不答话,转身往外走,李霖双手捶地,痛切道:“政事归政事,勿牵连孩子!”
薛让走出上狱,那童子正坐在门口阶上发呆,狱卒们递给他一块小枣糕,他也不吃,见薛让出来,他起身问道:“说是带我见父亲,怎么又蒙上我的眼睛?我没有看见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