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有过而不闻,惧有阙而莫补。
所以设鞀树木,思献替之谋;倾耳虚心,伫忠正之说。
言之而是,虽在仆隶刍荛,犹不可弃也;言之而非,虽在王侯卿相,未必可容。
其义可观,不责其辩;其理可用,不责其文。
至若折槛坏疏,标之以作戒;引裾却坐,显之以自非。
故忠者沥其心,智者尽其策。
臣无隔情于上,君能遍照于下。
昏主则不然,说者拒之以威;劝者穷之以罪。
大臣惜禄而莫谏,小臣畏诛而不言。
恣暴虐之心,极荒淫之志。
其为雍塞,无由自知。
以为德三皇,材过五帝。
至于身亡国灭,岂不悲哉!
此拒谏之恶也。
去谗第六
夫谗佞之徒,国之蟊贼也。
争荣华于旦夕,竞势利于市朝。
以其谄谀之姿,恶忠贤之在己上;奸邪之志,怨富贵之不我先。
朋党相持,无深而不入;比周相习,无高而不升。
令色巧言,以亲于上;先意承旨,以悦于君。
朝有千臣,昭公去国而方悟;弓无九石,宣王终身而不知。
以疏间亲,宋有伊戾之祸;以邪败正,楚有郤宛之诛。
斯乃暗主庸君之所迷惑,忠臣孝子之可泣冤。
故藂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
此奸佞之危也。
斯二者,危国之本。
砥躬砺行,莫尚于忠言;败德败心,莫逾于谗佞。
今人颜貌同于目际,犹不自瞻,况是非在于无形,奚能自睹?何则饰其容者,皆解窥于明镜,修其德者,不知访于哲人。
讵自庸愚,何迷之甚!
良由逆耳之辞难受,顺心之说易从。
彼难受者,药石之苦喉也;此易从者,鸩毒之甘口也!
明王纳谏,病就苦而能消;暗主从谀,命因甘而致殒。
可不诫哉!
可不诫哉!
诫盈第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