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第81章 救援赵率教三(第2页)

鞑子的马队逼近,马蹄声轰鸣如雷,大地震动,气势如虹。

不幸的是他们撞上了铁丝网和地雷阵。

在密集的地雷阵中,爆炸声此起彼伏,虽然地雷偏小,炸断马蹄子却不成问题。

鞑子没有经验,不知道铁丝网的厉害,成片的马匹和铁丝网搅合到了一起,人马哀号声淹没在枪炮声中。

疲惫的马匹本来速度不快,在铁丝网和地雷面前几乎没有了前进速度。

由于浙江剿匪总结经验时,充分肯定了掷弹筒在基层火力中的重要性,此后排一级增加了一个掷弹筒班,配五门掷弹筒。

因此,一个排满编就有8门掷弹筒。

在鞑子骑兵闯进铁丝网时。

十几门掷弹筒、两门82迫击炮使用榴散弹全部开火,炮声压过了其他声音。

榴散弹在空中炸开,一枚炮弹散出150多枚10毫米的钢珠,82迫击炮的一枚榴散弹有300多颗钢珠。

掷弹筒发射速度快,一发接一发的打过去,于是就形成了钢珠的暴风雨,它们对于密集滞留在铁丝网前的骑兵是致命的,用“横扫千军如卷席”

这句话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奔腾向前,气势凶猛的骑兵队先头部队,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血肉的长河,有幸幸存下来的战马上面未必有骑兵,侥幸活着的骑兵未必能骑着完好的战马,活人活马还能奔跑的,在这血肉的长河中寥寥无几了,他们也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到处乱窜,窜到阵地面前的被手榴弹、喷子无情地打成血葫芦。

后面的阿济格大惊,连忙下令停止冲击、后撤,自己能有多少本钱赔进去,花皮的大炮太凶悍了,他真的见识了什么叫火器犀利!

有的读者会问,阿济格不是冲在前面吗?怎么到了后面?提这个问题的人只能当炮灰,不会是将军的料。

其实这是将领鼓舞士气的常用手段,古今同理。

喊打喊杀的时候领头的会高调亮出英雄形象,高举手臂,昂首挺胸,第一个冲出去,士兵们被煽忽起来跟上去玩命,那头领就悄悄的退到了后头。

即便头领是真英雄,也会被忠心耿耿的属下“强拽”

下来。

所以惨烈的交战中阿济格是在后面的。

就连指挥官朱全柱自己也震惊了,不是没打过榴散弹,但是面对集群的马队,集中使用榴散弹效果震撼。

在这一波榴散弹的打击下,冲击马队的先锋部分几乎全部被消灭,估计有两、三百人。

不过现实马上让他冷静下来,炮兵报告炮弹不多了!

连长亲自指挥炮兵和特务班,他就在炮兵阵地上,炮兵可以随时报告。

随即各班排都报告弹药不足。

这个连已经苦战了一天,自身携带弹药有限。

朱全柱当即下令炮兵、一排、二排相继后撤,汇合辎重班,尽量补充一些弹药,辎重班的弹药也不多了。

工兵布雷,三排向前警戒掩护。

同时命令通信兵向营长报告战果和弹药不足的情况,请求允许一连退入遵化城。

阿济格被打惨了,继续冲击是不可能了,并且部队还在混乱之中,不得不后退收拢整顿队伍。

双方都在后退整顿,战斗也就慢慢的停了下来,战场恢复了平静。

关宁军那边看到这边打了胜仗跃跃欲试,停止了向遵化城移动。

朱全柱连忙派出通信兵到赵率教那里,建议他乘胜加紧向遵化城撤退,加强遵化城防才是根本。

赵率教对打仗还是精明的,闻言有理,城外交战的胜败固然重要,但是无法和保住遵化城的重要性相比,所以他立即组织部队向遵化城缓缓退却。

关宁军是目前明军中最善战的精锐,军纪严厉,训练有素,退却的动作有条不紊,很有章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