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洋尾护场队的训练抽出一批骨干和两名通信兵,单独组建一个小队,朱顺任队长,暂时在这里继续训练,待朱万化去洋尾工场时,一同出发。
缺少的兵丁则继续招募。
并嘱咐朱万武,人员有多余时立即抽出年龄大的老兵组建预备队,预备队以一个连的编制为限,招满后暂停招募。
这两期训练完成后,军官可以正式任命。
军官军饷按班长一两半、排长二两、连长五两,营长(队长)十两的标准,其他比照制定。
兵营进入正常的管理,安排岗哨值班,每天的时间要排满,每十天休息一天,月底连休两天,逢节日加休息日。
要安排必要的劳动日程,主要围绕军营基地建设。
并随时做好出动防洪救灾的准备,作为锻炼,安排参谋(已经选了两名)做个防洪预案。
按说为了实战训练,可以安排剿匪,这时的匪患多如牛毛。
但是现在兵丁手里没有像样的武器,总不能拿着木棒去剿匪吧?等有了武器第一个要安排剿匪,清剿土匪利民的同时也是有经济收入的,土匪还是有些家底的。
于是,朱万化就要求派出人手了解周边土匪的情况。
如果说训练中有什么最值得朱万化开心的,不是兵丁军事技能的提高,而是他们在训练中一天天的向军人转变,组织纪律性比开始时好多了,而且通过不断的灌输,对身边的百姓态度和善了,对鞑子也产生了强烈的仇恨。
不过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就是兵丁比以前能吃了,钱粮消耗多了,好在朱家的银子还够用,同时在营房周边开垦了一些菜地,养了几十头猪,这些都是炊事班管理,兵丁轮流出劳动力。
朱大典也抽时间来兵营看了一下,看到整齐的队列,威武雄壮,在朱大典的眼里这已经是一支强军。
大明的军队他见多了,从来没见过这么整齐的队伍,心中大为震撼,心想,原来还有这样的练兵之法,朝廷的军队如果都这样练还怕什么鞑子。
有了这些武装他心里大为安心。
做好这些工作朱万化就回到金华的朱府,开始做去洋尾基地的准备。
去江西的人回来了,果然带回石英石,洁白通透。
朱万化带来的资料还是准确的,果然是上等原料。
他们还在矿区留了人盖了几间房,据说不会有人去争执这个石英石矿,因为当地石英石很多,没人认为这石头有什么了不起,除了朱万化谁能知道那个千里镜就是东西生产的?挖矿的工匠都不知道。
留守的人并不大规模开采,只建了一个库房,少量开采并粉碎成小块储备待用。
反正这个石英石需要量不大。
骨瓷的原料中也需要石英石,因此,立即告诉万文,去江西运回一船石英石,即可以开工了。
朱万化这次去洋尾工场的主要工作是:规划工场的各个部分前期的工程,能开工的全要开工;建设水利(这是目前主要的动力)和风力(辅助动力);建一个木工、和一个铁工的机加工车间;具体实施灯光快速通信,完成实验和投入使用;为试验电报通信做准备。
因此,走之前,要做出望远镜片,并且按10倍和20倍磨制好成组镜片。
做好光通信用的玻璃镜子、黄色的光学玻璃(黄色光穿透力强)。
在金华县北面约20里处的九龙山上选址建通信中转站,并组建一个护卫班保护中转站。
估计从这个九龙山向北到洋尾工场、向南到金华都可以直视,没有障碍。
在这忙忙碌碌中,朱万化迎来了他来到此世的第一个麻烦,这麻烦出在石门村。
这石门村是个大村子,村中有近百户人家。
村中有一个土豪名叫南永,号称南霸天(这个名字有点熟),30多岁,他的妹子给金华知县老爷钱文庸做了小妾,勉强算是县太爷的小舅子。
由于朱家给佃户让利,得了好处的佃户美的四处宣扬,于是,原南霸天的佃户李四娃改投到朱家做佃户。
这个李四娃身强力壮,是个一等一的好劳动力。
出于嫉妒,南霸天一怒之下私抓了这个李四娃,逼迫他再回到南家做佃户,至今没有放人。
这等于是私设监狱。
---第7章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