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字样,下方“曙光”
两个小字,背面“损毁无效”
四个字,无文字处有装饰花纹。
明朝人习惯了,分不开就用夹子夹,这个损毁无效就是防止夹断的意思,发行前也做了宣传,凡是损毁的银币兑换时收两成(百分之二十)火耗。
辅币外形同银币。
比价是:1两=10钱=100分=1000厘。
两、钱、分、厘均为十进制。
明朝的银两铜钱是没法与后世的人民币比价的,硬要比的话,就只能说大约。
一两白银大约相当于后世人民币不到500元左右,一厘就相当于人民币5角。
再小的币值就无法用金属货币表示了,可以采用小面额纸币,但是怕惹来麻烦,暂时不能做。
发行纸币在货币史上虽是一个进步,但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它来剥削,掠夺人民,从而使纸币崩溃。
如明朝初年朱元璋就推行纸币,发行“大明宝钞”
与铜钱并用。
但大明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准备金,这就等于空手套白狼了,很快就导致通货膨胀,连官府收税都不接受纸币,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
明朝百姓对纸币忌讳颇深。
朱家也不想捅这个马蜂窝。
大明当时一两白银大约换1500枚铜钱,辅币一厘相当于一枚半铜钱。
朝廷的铜钱可以照常流通,但是散碎的银子被禁止使用了。
为了鼓励使用这种内部货币,凡是持有本地户籍的(已经有了户籍管理),均免除火耗,实价兑换,外人收一成(十分之一)火耗,损毁的银币收两成火耗,损毁的铜币无价收回。
并在基地和船厂码头设了两个兑换处。
......
由于这种内部银币使用时间不长,外部扩散极少,山村中更不应该出现。
但是货郎在一个叫吴家庄的村子里收到这种银币和辅币数枚,就引起了作为帮工的特务马小六的注意,村子不大,有围墙,几十户人家看似像是庄户。
马小六示意货郎在庄子里转了一圈,查看了整个庄子的地形,他们居然看到一个眉心有刀疤的大汉,大概就是袭击商船的头领。
村子中一处高地有一个很大的宅院,常有人进出,门前有岗哨。
侦查的目的已经达到,马小六不敢久留,迅速撤了出来。
按照马小六的观察,庄子里的庄户大部分都是土匪,或者与土匪有牵连。
名为庄子实为土匪山寨。
得到这个消息,朱万化命令特务潜伏于庄子外监视。
救人急如星火,由于全村都是土匪,土匪的人数可能较多,为了保险决定派二连、三连两个连立即出发前往剿匪,由教官朱顺带队(由于队长朱万文是个典型的文人,只是挂了个队长的名字,平时队里的军务都是朱顺代理)。
可是护厂队虽然有了一批军马,但是数量不够,只好集中马匹给三连骑马先行,二连步行随后。
三连的连长钱世忠是环山立功升任的连长,就是江面上放火船的那个排长。
改进后的喷子只有十只,虽然已经追加制造二十只,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于是,就把这十只全部交给三连。
抛石机四架也全部交给三连,拆卸后用马驮运,这次使用抛石机抛掷的是炸药包,也等于是火炮了。
并且命令朱顺,到达后如果有机会立即救人,人员救出就完成了主要任务,如果没有救人的机会就等二连到达后一起行动。
正月十四晚上,两个连的兵丁,分先后两队,连夜出发。
骑马的三连一夜急行一百多里,后半夜寅正(凌晨4点)时就到达吴家庄村外与侦查的特种兵会和了。
朱万化已经命令救人是第一要务,朱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第23章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