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稀里糊涂跟着花闻远造反的将士,从没仔细想过花闻远为什么要造反,只是觉得跟着他比跟着皇帝有前程。
如今有他们以前只能仰望的举人老爷都跑来投靠,甚至明确说了大周将亡,这叫人如何不震惊。
这可是读书人,怎么会有如此大胆的书生?
同时,这些人,包括那铁匠都安了心。
举人老爷都来了,说明跟着花将军造反是对的。
花闻远也在审视这位未来状元,读书人最讲气节,大周的读书人尤甚,儒学在这个时代已经登峰造极,文人是信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的。
沈应作为读书人中的佼佼者,怎么可能说从贼就从贼。
而且,沈应怎么知道他反了?
看出花闻远的疑惑,沈应不答反问:“花将军此刻本应带兵去往寒城,为何会在此地,打一群小小铁匠,占这方寸之城?”
花闻远眉梢一跳,目光瞬间变得锐利。
“明人不说暗话,将军,您先看看这个,这是小生在路上写的文章,”
沈应从书箱里掏出薄薄一张宣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若将军看了这个,还觉得小生无
用。
那小生这就启程,去考个状元再来。”
花闻远接过那张纸,仔细看去,瞳孔骤然紧缩。
这纸上写的,并非什么锦绣文章,而是一份名录,是江州附近可用之人的姓名、出身、才能。
有些人是远近闻名的大儒,有些人现在看起来还平平无奇,甚至有些他都没听说过。
花闻远抬头再次看向沈应,对方露出个人畜无害的笑。
花闻远明白,这人也重生了!
沈应过目不忘,如果重生,定然什么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于是,便从花闻远行军轨迹与前世完全不同这一点上,判断出花闻远有异,再远远观察一番便可明白,花闻远重生了,还反了。
花闻远将那名录折叠,珍而重之地揣进怀里-->>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