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大会也是吵作一团,最后李建安不得不妥协,科举改革以15年为限,逐渐过渡。
方案通过,众怒平息。
各地私塾学堂闻风而动,立刻改变教学课程。
年底,李建安派出亲弟李建业前往南方,邀请郑芝龙来北京商谈海关事宜。
郑芝龙当然不敢去,于是派出长子郑成功快马加鞭,前往北京谈判。
大明朝多有禁海,因此闹出海盗倭寇。
如今倭寇虽然没了,海外贸易却一直萎靡,而且大部分掌握在福建郑家手里。
原本广东沿海有大海盗刘香,与洋人勾结还能与郑家分庭抗礼,分一杯羹。
如今刘香覆灭,荷兰人又败给了郑芝龙。
大明南方沿海贸易几乎被郑家垄断,除了一些广州的小商船能偷偷摸摸,绝大部分海船都要挂郑家的旗帜。
他们每年向郑家缴纳“挂旗费”
,少则数千两,多则上万两。
郑家实际成为南方海关,垄断海贸税收定价权。
郑家不允许任何大洋船私自停靠沿海港口,也不允许沿海商户向大洋船供货。
就连大洋船想要补充淡水给养,都必须到郑家指定的码头收取高额费用。
如果有大洋船偷渡海峡,想去日本贸易,一旦被郑家发现,就会遭到迎头痛击。
无论西班牙,荷兰,英国,也无论哪条商船,想去日本朝鲜贸易,必要缴足“挂旗费”
,才有可能被放行。
郑家一年收入有多少?
有传言是几百万两,也有传言超过1,000万两!
如果达到1,000万两,那比整个大明朝廷的收入还要高!
任何垄断暴利都不能持久,郑芝龙几十年大海、商海、宦海沉浮,自然明白其中道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