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堂后,苏氏又顶替孙伯民来接送孙山。
回来家里,除了谷雨,所有人都在田里,今天是难得好天,没下雨。
苏氏放下东西,扛着锄头去田里干活。
稻谷秧苗已经长得一巴掌高了,这里没有除草剂,只能人工除草。
一家大小都需要在田里拔草。
由于田里有水,黄氏等人是不准孙山去田里干活的,就怕他整天泡在水里,一不小心又生病了。
孙山放下书箱,先完成郑夫子布置的课业,现在还是抄写为主,练字为上。
至于课本背后的故事和注释,郑夫子只让学生了解个大概,知道有这么回事。
主要是还是教学生识字,读字,背诵全文。
写完郑夫子布置的课业后,就开始背诵今天学的新内容。
等背完新内容,根据回忆,默写郑夫子的讲解内容。
之后把前面学的内容再看一遍,然后在水井边练字。
等练得差不多了,继续超前学习,比如今天就学到《千字文》,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一千字不重样。
认识里面的所有字,就学会了1千字。
同样《千字文》里面也有很多典故,比如“磻溪伊尹,佐时阿衡”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里面就有引申出我们熟悉的“姜太公钓鱼”
的典故。
《千字文》里的每一字每一句,都需要郑夫子注释。
孙山前世未完整学过这些启蒙书。
课本上都是选篇学,没有夫子的教学,靠自己学,根本不可能。
现在唯一做的就是先把字练好,先把书背熟。
之后靠夫子教导如何读,诠释里面的典故和寓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