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良瓷甚少,人亦更是如此!
若能因瓷器结交几位好友,破费几次又有何妨?”
莫娘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之中竟流露出几分落寞,那种神情或许是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又或许是知音难觅的愁丝。
陶陶唇瓣轻垂笑自己方才对她留有防备,以茶代酒敬了莫娘一杯,“是在下狭隘了!”
莫娘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眼中带笑就像故友之间相互切磋:“到你了,如何出此瓶是出自章家?”
或许是同为女子又对瓷器如此着迷,陶陶渐渐放下心中的警戒。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是她第一次能够与他人谈论章家的瓷器,娘亲的瓷器。
陶陶为自己添杯茶,望着茶水在杯中旋转、绕动,就像在脑海中的记忆那般清晰,她一饮而尽缓缓言道:“章家的瓷一向以金丝铁线着称,但不代表没有烧制过白瓷。”
“汝窑的瓷以器型规整、釉色纯正出名,底足满釉,瓶类一般有五个小支钉痕,斜断口、有白釉护胎,所以釉面细腻、质地细润,迎光而呈粉色。”
“但是这盏瓶,虽同是白釉却胎质坚细,釉质浓厚如同堆脂,迎光而却是呈月白色,所以我断定这盏盘口折肩瓶并非出自汝窑。”
陶陶起身拿起那盏瓶对着窗外投射过来的阳光,示意给莫娘,果然在瓶身处见到月光一样的白色,清晰而有些透明。
娘亲说过,瓶口要厚薄均匀,瓶身要鼓出有力,否则就不能算是一盏好瓶。
而这些细节,是娘亲对瓷器专研数年所得,尤其是对瓷器烧制的考究。
陶陶将瓶底朝上,双手捧住,言语之中带着一股自豪与向往:
“更重要的一点,两家虽同样采用裹足烧制,但章家却做的更为细腻,用的是“施釉裹足支钉烧”
的办法,这样做能够让钉痕更加细小,从而使瓶器更加美观!”
听着陶陶的解说时而伴着几分忧愁时而又流露出几分高亢,莫娘不由想起那位站在暗处运筹帷幄的少爷,每逢遇到良瓷,他也是如此。
两年前展出的瓷器全部由他精心挑选,那时的他总是站在二楼的拐角俯视众人,孤单的身影隐在光影交错之处透着落寞与孤冷,让人了不免动容。
只可惜每一次的观望都以失望告终,任凭玉(青)楼里宾客众多,却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他想要的答案,直到后来,他再也没有出现在二楼的拐角。
即便如此莫娘还是会向那个位置,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朝一日可以和他站在一起,就算一言不发只是陪着他俯望也好,而如今少爷又出现在那里,只是不知今日答题之人可否让他满意。
“不愧是陶爷,就连烧制方法都能了如指掌。”
“不过道听途说讲了几句些皮毛而已,莫掌柜才是真正的行家!
在下班门弄斧了。”
莫娘也不争辩却羡慕起陶陶来,她虽不明白少爷今日为何会展出这件瓷器,但可以肯定眼前的人,无疑可以和少爷并肩而站。
或许人真的如瓷器一样,从窑中取出的那一刻起,优劣早已注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我叫陈平,祖上有钱有势。没人知道从爷爷那一辈起,我们家发家的秘诀就是靠着摸金倒斗得来的。不过九十年代初期,我爷和我爸摸了一次大墓,丢了一双手回来,那时候我们家开始洗白,并且勒令我这辈子不要在去碰这一行。于是,我在武功县开了一家专门倒腾古玩的寻龙古玩店,本以为安逸一辈子,却没想到,一枚摸金符的出现,让我重操旧业。而当我想再次金盆洗手,却惊骇的发现,我的一只脚已经踩进了这泥坑中,拔也拔不出来了...
情若自控,要心何用重生而来的百里奈禾,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永远的守在南宫梦拾的身边,不论祸福旦夕皆不能阻。...
...
什么?才幻想修仙长生,你就告诉我这特么是末法时代?看完乾坤杂谈的赵云,一脸懵逼。那自己要这逆天机缘有啥用?就是用来修炼到练气圆满吗?且看赵云于末法时代中,在天地异变后一步步崛起。慢热合理家族种田...
...
北周史上最年轻的丞相娶了北周史上第一个主动和王爷解除婚约的郡主。颇有种,我们相亲相爱就是为民除害的大义。娶了凌缥缈之后,厉行已经可以肯定,之前那个凌缥缈绝对是装的。眼前这一位夫人,她是敢和公主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