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刘欣的身后有高明之士传授于他学识呢?”
“陛下,这些皆非关键所在,只要他的身份毫无差错,他不做出有损大唐之事即可,只要他的才华能够用于大唐的发展便是一桩美事。”
杜如晦最终归结说道,不愧是大唐的“房谋杜断”
之中的杜断,看待问题直切问题的核心实质。
听闻杜如晦的这番言语,几位大臣皆深表认同。
李二陛下果断做出决定。
“好,此事就这般定下了,不管刘欣的身份是否为商人,皆赐予他一个参加科举的机遇,杜爱卿,此事交由你来操办,为他谋取一个进士的身份,明年科举务必让他参与。”
“毫无问题,陛下,这件事情就由臣来处理。”
房玄龄接着又言道:“陛下不是正在为国库之事烦忧,操心民生吗?为何不以其作为明年的科举题目来选拔贤才呀,这般亦能够选拔一批务实有用的人才。”
几位大臣赶忙称赞此方法妙极。
“这个法子甚好,可以作为科举的题目选拔人才,对了,此次诗会可还有发现别的贤能之才?”
“陛下,由于刘欣的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其余之人就显得过于平凡无奇了。”
“哎!
是朕过于贪心了,能出现一个人才已然不错了。”
“陛下无需忧虑,此次诗会仅是长安的杰出才俊参与,然而我大唐幅员辽阔何止千万里,众多的杰出才俊或许都未曾前来参加诗会,待到科举之时定然会涌现出一大批人才的。”
“是啊,陛下”
经过了几个人的劝解,李二陛下的心情显然好了许多,再次成为了那个威风凛凛、充满霸气的大唐陛下。
“哈哈,待天下英雄皆入朕的罗网之中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