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辉眼眶湿润,向杨菲艳诉着苦说。
“范总,是生产效率提不上来?还是生产过程次品率高?”
杨菲艳凭经验判断,直截了当地问道。
“杨经理,你说到点子上了,就是效率低,不良率高。
这个要命呢,要产能没产能,要品质没品质。
我打肿脸充胖子,投资三四千万,这下亏得我就剩底裤了。
我都快要举白旗投降了!”
范晨辉往软椅上一躺,叹了一口气。
“牛圣平是生产经理,他应该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
他以前搞的那一套计时加定量的目标管理方案不是还可以吗?怎么搬到内地去就走了样了?要说搬迁前3个月亏本,还有一点理由说得过去。
如今工厂开工6个月了,还在亏本经营生产,这就奇了怪了?生产管理原班子框架没变,只是员工是新招,新手经过培训实操,第2个月自然比第1个月要好,第3个月比第2个月更好。
只要员工定岗定位定量,经过2至3个月磨合期,产能效率甭说也会逐月提高。
你说的这种异常情况,我感觉不应该啊!”
杨菲艳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觉。
“杨经理,平均小时产能只有深圳工厂的5o,我说的话,难道你还不信吗?”
范晨辉深呼吸一下,有气无力地说。
“范总,我当然相信你!
可是,生产效率如此之低,就算是外行人听了也摇头,根本想不通呀!
跟以前深圳工厂相比,这也差得太远太离谱了!”
杨菲艳伸手撩了一下头,立马应答道。
“我在想,关掉内地工厂算了,重返深圳开个新厂。
就当是跌了一个大跟头,爬起来,一切重头再来!”
范晨辉激动地说。
“范总,我建议还是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由你亲自挂帅,组织成立跨部门功能小组,制定平均小时产能目标,每2小时统计数据分析,现场检讨解决瓶颈问题。”
杨菲艳想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好的,我再运营2个月评估一下,不行就只能搬回深圳建厂了。”
范晨辉采纳了杨菲艳的主意。
“范总,这只是我个人的小小建议,大方向还得你自己做决策!”
杨菲艳声音轻柔如水。
“杨经理,要是有你在身边多好!
没有你,我就像断了双翼的鲲鹏,有了方向也飞不起来!”
范晨辉声音里带着哀伤。
“范总,你是带兵打仗的统帅,我只是你手下的一名小卒,哪有你说的那么重要!”
杨菲艳谦虚地说。
“杨经理,我现在如同一个光杆司令,没有得力干将,孤掌难鸣啊!
我不说你也知道,我儿子夏成不成气候,根本帮不上什么忙。
从深圳跟过来的这帮人虽然忠诚,但他们没有独挡一面的才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