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波过后我便去陛下面前请罪!”
京兆尹是根老油条,哭哭笑笑自罚三杯是他的拿手好戏,否则如何维护京中治安让各大高官世家都满意。
闽霁拍一拍史湘湘,指着京兆尹说:“把罪状书给府君一份。”
京兆尹得了罪状书嘿嘿笑,仿佛他就是为此而来。
“何时可以家去?”
闽霁问道。
“且安心等两日,等京中完全太平之后再做安排。”
京兆尹说。
闽霁本来有一肚子话,想托他打听天宁寺,想托他追查侯府起火原因,最终却什么都没说。
她不是想要靠自己吗?
她应该能想到办法解决的。
这么多避难的百姓,回家后不都得靠自己寻找亲人和重建家园吗?百姓可以,她也可以。
“府君正事要紧,我在这里一切都好。”
闽霁说道。
京兆尹确实不能再呆下去,他得进宫随机应变。
进宫时他把状书捏在手上摇摇晃晃,远远地见着中书侍郎便先作揖,待对方走近后迅把状书送上:“太子殿下说,少年郎性子毛毛躁躁做事难免疏漏,虽难委以重任,仍可静待其成。
好好磨练,将来未必不能成器。”
中书侍郎不着痕迹地把状书收入袖囊,深深回个礼,但一句话也没说。
中书省掌管机要,布皇帝诏书和中央政令,是朝廷最核心的机构之一。
中书令如今在家养病,中书侍郎便是事实上的一把手。
中书侍郎姓钱,少府尹喊他一声三叔。
闽霁对状书的去向一无所知,即便后来知情她也觉得不重要。
在威威皇权面前,这纸状书其实影响力有限。
这个人情反正是要卖给钱家的,搁谁都得卖。
无论最终掌权者是谁,都会给钱家一个面子。
钱家的儿郎不可能被重罚,否则无异于释放出一个信号:钱家要垮。
天家要拿钱家做士族表率,怎么能轻易垮掉?
闽霁本来确实想听话再呆两天,等街上平静些再走,但是富英来接她了。
老太君跟她提过一嘴:“这富英是从小看到大的,模样品行都还不错。”
富英的母亲也曾特意借宴会之机拉着她说话,很有点相看儿媳妇的意思。
双方家长都没说破,全是闽霁自己意会,就不知道富英有没有同样的自觉。
富英办事有点着急,开门见山地说:“侯府修葺大概需要花费一些时日,母亲让我来接你回家去小住。”
闽霁微微垂眸,心中有一丝失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