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连水电都没有通,更别网络和信号了,几乎可以用与世隔绝来形容。
尤其是长达九个月的冬季,大雪封山,从漠河县到红星村一百多里地的路程,能走八个时。
此时,外面下着雨。
红星村的一间土坯房里,传来了推杯换盏的声音。
唐大能和孙海洋坐在火炕上,隔桌而坐。
桌子上摆着一盘花生米和一份蘸酱菜,还有一桶玉米烧。
二人都有些醉眼蒙眬,每人至少得喝了四五两。
酒过三巡,孙海洋递给唐大能一根香烟,然后用打火机点燃,“哎,能哥,我听韩书记,新一批支教老师,还有三就到了。”
“我知道,不用你提醒。”
唐大能吧嗒两口,眯缝着眼睛,满满自信,“听是三个丫头片子。
呵呵,收拾她们几个还不轻松?”
孙海洋微愣,也点燃了一根香烟,露出一丝坏笑,“咋的,看样子我能哥是有主意了?”
“村学不远处就是坟地,要是闹鬼你会咋样?”
唐大能注视着孙海洋,冷冷一哼,然后掸璃烟灰。
孙海洋顿时明白了,转了转眼珠,思忖片刻,点头笑道,“妙啊,我看行!”
“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计划得周密一点。”
唐大能深吸了口气,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现在的大学生都娇生惯养,能来这兔子不拉屎的红星村,肯定也不是一般人。”
“嗯,有道理。”
孙海洋微微点头,旋即将头往前探了探,一脸好奇,“哎能哥,我一个事儿想不明白。
在村里办保温板厂,那不是纯赔钱吗?再了,就算办,在哪儿不是办呢,为啥非要在村学那块地儿?”
唐大能瞥了眼孙海洋,有些不悦,“我不是跟韩四平解释过了吗,必须在村学开厂,主要因为大仙儿给算过。
如果不在村学建厂,那咱们就发不了财。”
孙海洋看着唐大能,一脸狐疑,“能哥,别瞒着了,你指定没实话。”
唐大能抬手便拍了一下孙海洋的脑袋,嗔怒道,“特么的,话越来越多了!
等这事儿成了,你就明白了!”
孙海洋摸着脑袋,怯然地看着唐大能。
……
车轮与铁轨缠绵悱恻,车厢与夜色在原野纠缠。
和余苗苗一起的另外两名支教者。
一名叫徐佳佳,来自大庆,身材高挑,一张鹅蛋脸,柳叶眉,典型的美人坯子。
另一个叫王莹,来自齐齐哈尔,个子不高,身材微胖,戴着一副高度眼镜,留着独特的蘑菇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