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原本在株洲的时候,技术就已经非常好,在这里更显得出类拔萃。
这个技术好,不是空口白话。
有人说过,谢师傅的眼睛就和卡尺一样准,一眼就看出零件合格不合格。
手比机器还灵活,用一把铁锤就能完成精密锻造。
随着技术越来越熟练,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工段长,手下管理有二十几个工人。
曲子文也是其中之一。
由于他的熟练技术,被专家小组看上了。
厂里采纳了专家组长彼得罗夫建议,抽调了几个工人组建了一个协助小组,谢晋元列为专家组协助人员之一。
谢晋元没有想到,这次参加协助小组,与苏联专家柯察金有了不解之缘。
专家组的几位专家,对待中国工人的态度很算不上友好,但是表面上也过得去。
一次,谢晋元按照专家组的一份设计图,正在开动机床加工一个机器零件,走过来一个专家。
他站在谢晋元身后,盯着谢晋元认真的工作。
看到谢晋元加工完成之后,他伸手将零件拿过来,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又用一个卡尺量了量,用中文称赞:“很好。”
这个专家是柯察金。
他对谢晋元的活儿非常满意。
锻造技术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在苏联国内也算很不错的了。
没想到在中国这个地方也能遇见。
他想了想,觉得这个工人可能以后要经常用到,然后问道:“你,名字?”
谢晋元恭敬的说:“谢晋元。
我叫谢晋元。”
谢晋元,这个中文,让这个专家感觉到正确发音很困难,于是就简单的说:“元。
你,很好。”
然后指着自己介绍说:“我,柯察金。”
谢晋元谦虚的说:“欢迎柯察金专家指点。
希望您有机会的时候,多多指导我的工作。”
厂里已经提醒过广大职工,对待专家的态度一定要恭敬。
这是谢晋元跟厂里其他人学到的套话。
柯察金只能听懂和说几句简单的中文,谢晋元这句话太长,他听不懂。
但是,他感觉到了谢晋元的真诚和热情。
他发现,这个叫元的中国人,对于外国专家,虽然也表现的很客气,但是没有其他人那样拘谨。
虽然中俄之间语言不通,柯察金忽然觉得这个元很对自己的脾气。
于是他心里就冒出一个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的想法来。
在一个星期天,谢晋元正在家里跟小女儿玩,忽然就听见有人敲门。
“兰妮儿,去看看谁来了。”
谢晋元对妻子喊道。
他以为,大概是曲子文来了,或者其他熟人来自己家串门。
第六十二章花生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