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惊恐地望着出现的朱元璋,面色骤变,竟说不出一句话,心中暗想:皇帝竟然亲至我府,难道已然察觉?他强撑住恐惧,却冷笑道:“皇上所言何以见得?我高某放眼江湖,从未干过这见不得人的勾当。”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不再与其周旋,挥手便将身旁的侍卫喊了进来,命道:“把他捉了!”
高峰脸色煞白,心中恐惧已极,却仍然不甘,竟试图拔刀反抗。
“可恨之人,竟敢反抗!”
郑和怒喝,瞬间几名侍卫将高峰重重按倒在地,手起刀落,刀刃触及高峰的脖颈,令他瞬间发出一声惨叫,随即被押入了囚室。
此事发酵,江湖与朝堂的势力震荡,整个朝廷皆响起了阵阵涟漪。
朱元璋陆续传召有关官员,深挖黑市背后更大的利益链。
接连审问几名相关之人,诸人间言中心中恐惧,纷纷揭发出背后藏匿的势力,皆与高峰相联,层层向上。
时光如白驹过隙,几日之后,让朱元璋意外的是,这场大案竟然越发庞大,牵涉到诸多大臣,甚至连亲近的朝臣也未能幸免。
朝堂之上,恰如风暴来临,令人心惶惶不安。
一日,朱元璋懊恼地坐在书桌前,神思如潮。
他理解这背后的凶险,虽已抓住高峰,却意识到权力的交错令他心如绞痛,随时可能爆发的斗争,令他不得安宁。
当他见到一名名叫王尚书的老臣前来禀报时,不由皱眉:“王尚书,你了解此事的真相吗?我看今日之朝堂,人人心如死灰,疑云重重,你可有良策?”
王尚书面露忧色,缓缓答道:“陛下,铲除高峰及其势力当然重要,但此案之大,若处理不当,惹来朝臣猜忌,必然引发更多的裂痕。
臣认为,需设法安抚此外的权臣,同时尽量掩盖此事之状,才可免去朝堂动荡。”
朱元璋沉默片刻,随即点头:“你言之有理,虽权臣交错复杂,但朕不会心慈手软,能登上朝堂之位,必有其手段。
来人,传召张国公来见!”
张国公心机通透,早已察觉朝中势力变迁。
与朱元璋相对坐定,面带冷笑:“陛下,今次大案的背后,非但仅是贩卖军械,恐怕还有更深的阴谋,他们想趁此混乱,在朝中夺权。”
朱元璋心中暗震,急声问:“你可知其人何在?”
张国公作了个沉思状,似乎在温习午间的政事,随即道:“陛下,必须少数的一人踏出,才可引出那些暗中支持高峰之辈,而高峰的反抗为何始终未泄露,必是他心生倚仗。”
几番悬念之后,朱元璋已意识到,必须通过权臣之间的利害关系,让那些心存不满之人弃暗投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