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规矩,所以君后和永明帝也都等着,没回去休息,
听到老正君说邵云安生产的经过,君后和永明帝听得是哈哈大笑,谁家的媳妇生孩子疼得要跟夫君和离,还要打孩子的,这传出去可不得给人笑话死。
更叫人无语的是,剖腹取子,简直是不要命了,君后决定等他过去看孩子的时候,得好好教训教训自家侄子。
得了重孙,虽说是外孙,但王石井无父无母,岑老夫妇又是义父义母,所以大将军府的长辈们很自觉地把这个孩子当成是自家的(重)孙子了。
等到进宫报喜的人回来,永明帝的圣旨也跟着抵达。
第223章
京城上下炸锅了。
豪门世家的嫡亲生育,宫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赏赐,多少由生育方的地位决定。
邵云安是君后的侄子,是代老将军的亲孙、大将军的亲侄、武威将军的亲子、骠骑将军的亲弟,忠勇侯的正君,如此众多的身份头衔下来,宫里的赏赐只多不少,这是人人都清楚的。
但他们绝对想不到,宫里的赏赐竟然会重到如此的地步,就是王石井都被炸得—愣一愣的。
邵云安生子的赏赐,按惯例通常应该是由君后下懿旨,但这回却是永明帝亲自下旨。
永明帝没有赏赐倒可的物品,只赏了三个身份。
——赐封王石井为忠勇公,世代袭承;赐封邵云安为一品授将正君。
忠勇公二子赐名王行翼,赐封瑞安郡王。
皇上不仅封了刚出生的小家伙郡王,甚至还直接赐名了。
瑞安郡王与皇上的长子随安郡王的封号只差了一个字,但明摆着地位的截然不同。
这是何等的荣耀,这份圣旨一出,京城世家除了那么几家外,无不对这一家子人嫉妒得眼红。
代老将军万万都没想到皇上会下这样一道旨意。
三公五侯一王将,随着安国公的被斩、恒远侯的被贬,忠勇侯的异军突起,朝中变成了二公五侯一王将,可现在,三公的位置补满。
王石井这个实打实的泥腿子,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就从一个落魄的独眼退伍的前百夫长摇身一变成了三公之一,而且看这一家子人的身份,一个国公、一个世子、一个郡主、一个郡王、一个一品正君,已绝对是三公之首。
那些老牌的世家们又如何能受得了。
凭什么王石井能成为国公?难道就凭那枚仙果,就凭他们忠勇侯府出产的那些好东西?对他们一家来说,一个侯爷的身份,一个郡主的身份已经是天大的恩宠了!
接到圣旨的王石井赶紧进宫谢恩,其实也是心有忐忑,希望皇上能收回恩赐,这份恩赐于他来说也着实太大了。
至于儿子被赐了名,自己这个当爹的想的那么多名字全无用武之地,王石井不知是该谢恩还是该心塞,他现在已经顾不得了。
侯爷和国公爷的身份看似相差—位,可却是天差地别。
他成为侯爷,羡慕嫉妒的有之,但并不算打破朝中势力的某种平衡,可成为国公,那意义就不同了。
王石井不傻,这份殊荣不仅没能让他狂喜,反而让他格外的不安。
代老将军也跟着进宫,他也想劝说皇上收回成命。
忠勇侯府现在已经是朝中新贵,这才多久就成了国公,代老将军忧心呐。
两人进宫,永明帝还在东临殿,君后已经回景幽宫歇息了。
永明帝现在的寝宫完全成了摆设,君后习惯在景幽宫住,现在景幽宫反倒成了永明帝的寝宫。
永明帝就是等着王石井来谢恩的。
结果听到王石井和老将军的意思后,永明帝却说:“忠勇公啊,朕不是赏你,是赏云安和小行翼。”
永明帝站起来,缓步,说:“朕曾说过,谁能医治好君后,朕封他一个国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