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日穿梭于各个企业之间,检查工作、出谋划策。
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都成为了我奋斗的背景。
我的工作热情如同明亮闪烁的灯火,在上上下下都赢得了赞美与肯定。
然而,这光芒却刺痛了少数同事和班子里个别成员的眼睛,嫉妒乃至嫉恨的阴影开始在他们心中蔓延。
同样的事情,我总能迅取得成果,而他人却望尘莫及,于是,我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众矢之的。
可我并不以为意,心想,总不能因为我积极努力、多吃苦就对我心怀不满、恶语相向吧!
但现实却如冰冷的寒霜,各种议论和反应如潮水般向我涌来。
“这人是个人英雄主义。”
“这人好出风头。”
更有甚者,恶狠狠地骂道:“这人像泥鳅一样搅得一缸黄鳝不得安身。”
这些话语如同嗡嗡作响的苍蝇,不绝于耳。
直到余书记公开批评那些消极言论,我才知晓这些背后的暗箭。
我深知,若没有余书记这样坚定的领导支持,在河汊这片土地上,我恐怕难以立足。
然而,余书记也是凡人,他自己也曾饱经风霜。
他因带头推行大包干,在参选副县长时,选票大量流失,饱受非议。
他对遭人嫉妒而受到伤害有着切肤之痛。
记得有一次,余书记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
办公室布置得简洁大方,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和文件。
余书记坐在办公桌后,神情凝重。
他与我谈心:“小甄啊,你的品质优秀,工作不辞辛劳、无私无畏,我没有看错你,县委也没有看错你。
但是工作需要智勇双全啊。
你说大包干,分田到户、联产计酬好不好?”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当然好,这可是中央都认可的。”
“那为何河汊带头这么做会引来诸多非议,那么多基层和乡镇干部在选举时不投我赞成票呢?”
余书记追问道。
我鼓起勇气直言:“因为您的思想太过前了,越了县委甚至省委当时的观念范畴,也出了群众的接受程度,再加上领导导向存在问题,所以反对的声音才会如此强烈。
倘若领导能够大力支持您,情况必然不会如此糟糕。”
或许是因为余书记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我的大胆言并未让他反感,反而赢得了他的赞赏:“不错,你虽然年轻,看问题却颇有深度。
没错,领导也是人,在关键时刻,他们先要顾及群众和大多数干部,然后保护自己,最后才能关照到下级。”
余书记的这番话令我大为震惊,我未曾想到,如此位高权重的干部竟也有这般的无奈与困惑。
余书记可是“过去的特殊时期”
前的团县委书记,如今回忆起那段岁月,只以“过去的特殊时期”
来代称。
他在“过去的特殊时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