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方才席上,穿蓝色长衫的那个。
安国公的小公子。”
赵熙没接话。
安国公李尉是她的户部尚书。
为人稳重可信,千万钱粮都从他手上过。
他家小公子,进公主府时不过十八岁,今年正好二十一了。
为人文雅,读书最是好的,精通术数,现在户部做从四品的侍郎,公事上很是得用。
不知母后为何独独提起他,还抓了这么大的错处。
赵熙很想听听太后想唱哪一出。
“听说他最近迷上了一个歌妓……”
太后道。
赵熙皱眉道,“不过是他们官家子弟应酬应酬,那是清官人,是风雅之事。”
太后气道,“怎么能如此纵容?好说不好听,那可是皇家的脸面呀。”
赵熙皱眉,“皇家秘闻也是胡传的?我从未接报过他们几个有什么逾矩行为,何况兆林行事严谨,为人整肃,何人竟胡乱编排他?”
太后掩嘴失笑,“哟,这回记得他了?”
还兆林呢,看来也是有情意在的。
赵熙无奈,“母后呀,他是我南华朝的户部侍郎,从四品的臣工,我记得也不奇怪。”
“我不管他是几品官,他首先是我儿的侍君。
这种事,无论真假,必不会空穴来风。
今日既宣了他来,就别再回去了。
外面风言风语的,他也不好再出去走动,且在后宫思过吧。”
赵熙终于听明白太后的意思,“母后,兆林是有官职的人,年后还要在衙门行走,怎能无故禁足?”
“怎是无故?好,你既提到他是有司的人,那若是御史们为此事参他,你有什么法子为他正名?他背负这样的名声,还能在朝中行走?”
赵熙皱眉道,“母亲,他们虽不在我眼前,但身边都有暗卫,日夜不离,行为举动,皆有约束,怎会德行有亏?若有人敢以此做文章,便是欺君。”
这话挺重,但太后不惧。
她沉声道,“你是皇上,自然可以万事不惧,但是他们不行。
悠悠众口是堵不住的,他们既为侍君,还在市井盘桓,甚至敢招清官人陪侍。
放在别人那,兴许叫雅趣,可他们来做,就是大过失了,会累及皇家颜面,累及君主威仪。”
赵熙愣住。
太后虽然有些胡搅,但这话却真说到了点子上。
侍君德行有亏,源于众口铄金。
她把他们放出宫外,不闻不问,看似给他们自由,实际上是置他们于危险境地。
如今兆林只是个引子,母亲仅仅是利用了他的小错发作一下,但落在有心人手里,可远不止如此简单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