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针缝线都是机器在干,不仅省力,而且效率还高。
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这台缝纫机扛回家,村里的其他女人见了张桂英都得喊一声姐。
哪个女人,不想要这样的面子。
“得210。”
售货员看出了林阳懒得和她扯东扯西的,连忙翻开一个记账本说道:“咱们蝴蝶牌的缝纫机170一台,你这小同志没有票,得多花40。”
70年代买什么东西都得要票。
缝纫机作为大件,没有票是买不到的。
不过供销社也是有办法的,得熟人购买才会有“购票”
这种操作。
“买票”
一般要比市面上物价高,约莫是商品价格的四分之一左右。
三大件的“买票”
价格都差不多。
“成,我买了。”
四十块钱对于林阳来说,现在不算是什么大的支出。
内衬兜里揣着两千多块钱呢。
“我给你办手续。”
很快,售货员就办好了手续,把一台全新的缝纫机从后面抬了过来:“同志,你咋弄回去?”
“绑自行车上吧。”
供销社两个同志帮忙,没一会儿就把沉重的缝纫机固定在了自行车的后座上。
林阳双手抓着车把手,还得稍微用点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