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下官认为此举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下官必定全力配合。”
徐光启率先站出来支持道。
“下官附议。”
李之藻立即表态。
随着徐光启、李之藻的带动,众人纷纷表态配合支持。
“大家都知道,本宫是个急性子,想到什么就要立即干。
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咱们尽快商量一个名单出来,立即派人前往邀请,尽快筹建医学研究部。”
“医者仁心,事关生死。
这些人不仅要医术高明,更要人品好。
大家有合适的人选都推荐出来。”
朱由校引导着会议主题。
“殿下,下官心里有几个人选,不知合不合适。”
徐光启看了看朱由校说道。
“但讲无妨,咱们集体讨论。”
“武之望字叔卿,出生于嘉靖31年(1552年),西安府临潼人,万历17年进士。
曾任霍邱知县、江都知府、吏部文选司主事。
为人刚正不阿,因得罪同僚,无端被降职,遂愤而辞官返乡开馆讲学。”
“初因子孙患病求医无门,自行尝试治疗,进而为他人治病,擅长儿科与妇科。
编着有《济阴纲目》《济阳纲目》两本医书,在西安府很有名气。”
“武之望不错,进士出身,文化水平高,又开馆讲过学。
不仅懂医术好,还懂管理,适合担任医学研究部的负责人。
必须将武老师邀请到香山来。”
朱由校点评道,有一点朱由校没有说,天启年间,武之望被起用担任少司马、三边总督。
他编制的两本医书资料丰富,分类详明,选方实用,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
有了徐光启的开头,众人纷纷开始推荐。
“殿下,我想到一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