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经过两年的征战,都是老兵,也十分顽强。
反应度极快。
杨凡比较关注这一波的伤亡情况,以及后续的阵列线自动补充能力。
这里能看出来,这支部队的成色到底如何,到目前为止,他是满意的。
没有一点点慌张和错乱。
都是按照步兵操典在指挥和动作。
他清楚的知道,和硕特人只有这一次齐射机会了。
因为他们的火绳枪,要两分钟才能打一。
而杨凡的火枪手,一分钟能打五,甚至六。
三列横队,导致一分钟能打出十二至十八。
双方的射差十倍,而密集度差三倍。
这导致,杨凡的火枪手,一旦开火,他们的中间三分之一和明军相对的阵列,会在他们下一次开火前,承受最低2(分钟)x3(队列密集度)x4(每分钟射。
)=24的弹雨打击。
变量是射,如果每分钟打出六就是36的弹雨打击。
对方才五排人,每个人要被打36。
而杨凡的燧枪是镗床做的枪管,工业化生产的质量稳定的射药,在一百米的距离上,燧枪的命中率高达六成。
五个人如论如何也是不够打的。
这是没有悬念的战斗。
转眼之间,第一线的锯齿形态就被补齐了。
“预备,放!”
随着各个营队军官的号令。
步兵军18个营的火枪手开火了。
在1oo的距离上,队列整齐,燧枪平举,准星和照门对准了正在手忙脚乱装弹的和硕特人。
他们的火绳枪需要46个步骤才能打响,缺一个都不行。
而杨凡的火枪手只需要六个步骤不到十秒就能打出一。
战场上各种干扰的情况下,射最差也能稳定到四每分钟。
砰砰砰!
一阵烟尘喷出,通红的火线再度连成一大片。
15的钢芯铅弹喷薄而出。
呼啸着飞向和硕特人。
和硕特人正在紧张的操作之中。
阿玉儿戴青是一个和硕特人火器部队的牌子头,他手下有十个火枪手,此时他正把鲁密铳的枪托杵在地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