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悠恰巧也被解了禁足,看见她这样又嫉又羡,却不敢再多言语。
清明节是大节,除了摆宴之外还要祭祖,所以除了太后之外,两位身份贵重的太妃也出来了,太妃给小辈孙媳也各有物件相送,有个姓冯的太妃仔细打量阿枣许久,眼底有些复杂,命侍婢把白玉镶红宝的耳坠递给她,又转向太后笑道:“没想到你给老四挑这姑娘做媳妇,看来是看开了。”
太后笑了笑,神情豁达,看来是真没放在心上:“这话就没意思了,老四喜欢,孩子人好就行。”
冯太妃明显话里有话,阿枣不明就里,只得站在下首赔笑,冯太妃见太后无异,就又加赏了一样东西:“不过老四看上了也正常,这孩子生的可真好,就是我看了也喜欢得紧。”
冯太妃见太后对这个话题没兴致,又往下扫了眼:“皇上新封的那个贵嫔你也没让她过来?你什么时候这般小气了,这点恩赏也舍不得给?”
太后道:“只有妃位才能祭祖,规矩不能乱,她要是真想来祭祖,得再用心伺候皇上才是。”
后半截她知道,说的是二殿下送来的那个美人,但前半截听的阿枣云里雾里,但两个老太太明显在说古,她猜也猜不到,等太后让人退出去,她才小声问薛见:“殿下,太后和我们家有什么渊源吗?”
薛见也没听太后提起过一星半点,闻言缓缓摇头:“不曾听说过。”
阿枣好像听沈珏提过一句,沈家原来是落难贵族什么的,她琢磨着等会要不要找李氏问问,又拽了拽薛见的袖子:“那你留心帮我打听打听。”
薛见和阿枣之后要去给齐皇后请安,此时恰好命妇也进了皇后宫里,阿枣一眼就看见了李氏,也有好几日没见亲娘了,想的不行。
齐皇后体谅她们母女,让她们借着更衣的由头,由宫人陪着出去说几句。
阿枣搀着李氏的胳膊,一出来就迫不及待地悄声问:“娘,您知道爹以前是干什么的不?”
李氏像是被她这话触动心事,想了想才道:“具体的我也不大清楚,我嫁进来的时候公婆都去了,只听说他原来是官宦人家,后来遭了难才转为经商的,你问这个做什么?”
阿枣就把太后和冯太妃的对话简略跟她说了一遍,李氏心思宽,也没多想:“不管有什么事,你只要趁早生下子嗣,地位就稳妥了。
现在有动静了没?”
阿枣给问的脸色一窘:“哪那么快,娘,咱们该回去了。”
李氏点了点头,两人正要转头回皇后宫里,就见迎面而来七八个盛装丽人,有的乘坐步辇,有的步行,身后都有婢女随侍,一行人向着皇后宫款款行来。
阿枣担心李氏不知道,扯了扯她的袖子轻声道:“这些是宫中妃嫔,她们的位份不够参加宫宴,但皇后娘娘赏了吃食下去,她们得按照规矩来皇后宫里谢恩。”
她说完拉着李氏避让到一旁,李氏面露不解:“吃个饭还不够麻烦的,哪里吃不得一顿饭呢?”
阿枣笑了:“您觉得麻烦,她们还觉着荣耀呢,只有得宠或者家世好的妃嫔皇后才会赏吃食下去。”
母女俩轻声说了几句,却见一个缀着流苏的荷包从步辇上掉了下来,恰好落在母女跟前,李氏正想唤一声,被阿枣扯了下袖子。
两人却见前面的步辇停下了,步辇上的美人对侍女吩咐了一声,侍女对母女俩道:“我们贵嫔不留神掉了荷包,劳烦你们递过来一下。”
瞧这气派这封号,这位贵嫔应当就是最近得宠的那位二殿下送的美人了。
母女俩虽然不是宫中妃嫔,却是正儿八经的贵人,这位贵嫔说到底也只是妃妾。
阿枣蹙了蹙眉,李氏好脾气,也不想为这个争执,弯腰就要捡荷包,却见那贵嫔自己下了步辇:“我来捡吧。”
她说完就自己走过来捡起了荷包,阿枣随意瞧了眼这位美人,美人身条娇小,身形细瘦,一双杏眼尤其多情,妩媚中带了几分懵懂天真,容貌神态很能引起人的保护欲,不禁美,而且美的很有特点,难怪这位贵嫔能扶摇直上。
李氏瞧见她却怔住了,半晌才道:“你...”
贵嫔目光也落在李氏脸上片刻,然后又把目光停在阿枣脸上,这回停的更久,她这才轻轻盈盈一福身:“多谢夫人。”
她说完就翩然而去,重新上了步辇。
阿枣怎么觉着这么别扭呢,怎么这贵嫔跟故意落下荷包要跟人眉目传情似的,但也不对啊!
三个人都是女的,她传的哪门子情!
李氏在原地怔怔出神,阿枣忍不住扯了扯她的袖子:“娘,你怎么了?”
李氏这才回过神,紧紧蹙着眉:“她怎么会进宫呢?”
她见阿枣一脸莫名,想了想才道:“当初你虽殿下去寻阳,一去就是半年,当时有个姑娘的马车不留神绊了我一下,后来就一直照顾我,知道你回来,她也没了消息,你还记得这人吗?”
阿枣眯眼想了许久才想起来:“姑娘叫阿...寻吗?”
她惊了下:“难道那位贵嫔就是那位阿寻姑娘?”
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等母女俩回了宫,她忍不住问薛见:“殿下,二殿下送的那位美人姓什么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预收顶流的替身前妻会通灵求收藏苏锦霓是福德寺供奉的一只瓷做招财猫。意外穿越,成了被寄养道观的四岁女童。小道观破破烂烂四处漏风,穷得连香火都没有。眼看就要朝不保夕,她一捏小猫爪,要不要不还...
...
洪荒无限流,大家一听应该就有想法了吧,嘿嘿。...
...
...
郎君金榜题名,糟糠妻被骗下堂。天灾人祸频频,下堂妇死得凄凉。重生归来,她不仅要踹渣夫夺家产,还要在天灾荒年,广积粮高筑墙,过上悠闲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