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来谒,伟夫必与饮食,无一人知进退周旋之节者,伟夫多事,必捉襟曳肘而教之。
予亲见伟夫以白面微髭之知县教白头诸生,拜揖酬酢,始终不能而罢焉。”
“堂置木架一座,上置鼓一面,即以乱棕缚云板于下,此伟夫升堂号召胥役之具也。
夜间,一老人身不满二尺,蹲鼓下司更,或自三鼓交五鼓,或自四鼓又交二鼓,从来无伦序,但随其兴会耳。
闻伟夫曩者怒,命易之,询通邑无可代者,因仍之。”
“通城无三尺平净地,处处皆瓦砾,生野慈姑于上。
予与槃十步城上,小立,谓此地恐多蛇。
言未已,一蛇丈许,窜胯下过。”
案恩平属肇庆府,距新会不远,不知何以荒秽如此。
近人奭良著《野棠轩摭言》卷七言多中有一则,言广西思恩府之苦,其文云:
“其地谚曰,虎上房,蛇上床,皂隶上墙。
侵晨将启户先四望,房上有踞虎则不开门。
地卑湿连山,山蛇如蚁,宵中恒为蛇所扰如蚊虻。
居民极少,皂隶无应募者,但于大堂两翼墙画衙役,以壮观瞻耳。”
案佟世男为恩平县知县,世思记其地风土,既极奇怪,而自己又适知思恩县事,真可谓偶然又偶然矣,只可惜不再写一卷续鲊话,不然必当有好文章可读也。
《遗集》卷十二杂文中有《重修思恩县堂记》,述由贺县至思恩事云,“再调思恩,水土恶厉更倍于贺,亢则三冬热眩,哑不能言,雨则六月生寒,重裘莫御。”
又《思恩县开征记》叙四乡头人来输纳情状,但云,“届期果来,老而皤者,少健者,棕帽者,布裹头者,徒行者,乘马者,聚数百十人,率皆衣青短衣,裸膝跣足,佩环刀七尺于胁下,”
此盖如下文所云,思恩古属交趾日南,为环州生蛮之恒状,亦并不大奇。
文中又有吏白开征有日之语,则固有胥吏,岂画壁者止是皂隶,而吏不在其内耶。
《野棠轩摭言》引夏闰庵所见为证,似是近数十年中事,在康熙三十年顷反不若是之甚,亦不可解。
唯《重修县堂记》言至广西后,宾客仆从不习于水土死者二年之外一十八人,而佟君自己亦遂是年卒于官,时为康熙辛未,年四十有二,此则与夏闰庵所遇之思恩守志白石运命相同,似前后无甚变化,亦大奇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