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并不彻底的拨乱反正
至德二载(757年)十月十八日,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玄宗、肃宗父子“二圣”
重新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国都长安,叛匪安庆绪带领残部退保邺郡(今河北邯郸临漳)。
重返长安,除去必要的戍防、安抚之外,拨乱反正无疑成为摆在肃宗面前的一项急迫而重要的工作。
当初玄宗父子仓皇逃离,大量官员留滞在东、西两都落入叛军之手,主动或被迫替安禄山父子效力,其中也包括前宰相陈希烈在内的一众高级官员。
这些人该如何甄别处理,直接关乎到朝廷对于平叛一事的态度与立场
十二月,肃宗成立了由礼部尚书李岘为组长,兵部侍郎吕諲、御史大夫崔器参加的审讯组,专司查办、处理陈希烈等人叛唐投敌案。
李岘因吕諲、崔器过于刻薄严厉,担心他们把案子搞偏,牵连到无辜人员,特地指派殿中侍御史李栖筠为判官,负责具体的查案工作。
李栖筠为人正直,处理刑案一贯秉持公平宽恕的原则,受到时人赞许。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讯问,基本坐实了陈希烈等人罪行。
崔器、吕諲的意见是把所有做过叛军官职的大唐官员,不问原因一律处死,肃宗想也不想便准备接受。
李岘认为:“投敌的大多是皇亲国戚或功臣子弟,把他们一律以叛国罪处死,不符合仁义宽恕的道义。
何况河北地区还没有平定,群臣在叛军中效力的仍有很多。
如果从宽处理,等于给这些人打开了一条自新之路。
倘若全部杀掉,反倒让他们铁心跟着叛军干。
吕諲、崔器二人只知墨守法律条文,不识国家大体。
建议按照‘只斩匪首、胁从不问’的原则处办,请陛下您三思。”
经过多日争论,肃宗最终采纳了李岘意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定下六等罪行处办标准:一等罪公开处斩;二等罪恩赐自尽;三等罪杖刑一百;四等以下流放、贬官。
有了这个原则,前河南尹达奚珣等十八人被判一等罪,于长安西南独柳树下问斩。
达奚珣在洛阳城破当天就投降了安禄山,与同在洛阳却为国殉节的李憕、卢弈相比死的一点不冤。
陈希烈等七人定了二等罪,在大理寺自尽,前宰相张说之子张均、张垍兄弟也在其内。
张氏兄弟原本都在翰林院中担任供奉,受到玄宗宠幸,特别是张垍,还娶了玄宗女儿宁亲公主为妻。
但当祸乱发生时,两人却拒绝了房琯投奔玄宗的提议,选择主动归降安禄山。
按理说六等标准既然已经定了,按这个框框实行即可。
但肃宗因当年张说对他有恩,偏要法外开恩,赦免张氏兄弟。
玄宗认为此二人身居高位,主动投敌罪不可赦,没有同意。
肃宗跪下来流泪恳求,说什么:“儿子当年全亏张说父子才有今天,如果不能挽救张氏兄弟,将来在地下有何脸面去见张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预收顶流的替身前妻会通灵求收藏苏锦霓是福德寺供奉的一只瓷做招财猫。意外穿越,成了被寄养道观的四岁女童。小道观破破烂烂四处漏风,穷得连香火都没有。眼看就要朝不保夕,她一捏小猫爪,要不要不还...
...
洪荒无限流,大家一听应该就有想法了吧,嘿嘿。...
...
...
郎君金榜题名,糟糠妻被骗下堂。天灾人祸频频,下堂妇死得凄凉。重生归来,她不仅要踹渣夫夺家产,还要在天灾荒年,广积粮高筑墙,过上悠闲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