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甫与李绛都是元和名臣,以才能着称于世,也都出自赵州赞皇李氏,但为人处事却大为迥异。
李吉甫心胸狭隘,虽称不上睚眦必报,却也容不下与他有过节的人。
当年在他度任相期间,因牛僧孺一事与时任翰林学士的裴垍有隙,宪宗采纳了同为翰林学士的白居易提议,站到了裴垍这边。
不仅重用裴垍为相,还把李吉甫以宰相身份,外调为淮南节度使。
李吉甫对此一直衔恨在心,上任不久就寻机将因中风改任兵部尚书的裴垍贬为太子宾客,导致裴垍忧虑而死。
他的行为直接开启了党争祸端,朝臣们出于各自利益考量,拉帮结派形成团伙,在朝政大事上不考虑是非曲直,只看是否一党。
除了裴垍,李吉甫对其他与之有怨的人也毫不手软。
宪宗当然清楚李吉甫所作所为,只是因他善于解决棘手政务,一时离不了才佯装不知。
为了制衡李吉甫,宪宗于元和六年(年)十二月,将户部侍郎李绛提拔为宰相。
李吉甫极善迎合宪宗心意,从不违逆宪宗。
而李绛恰恰相反,为人耿直,经常因工作上一点事与宪宗争执不休。
偏偏宪宗就喜欢他这股劲儿,当李绛与李吉甫出现意见不一的情况,往往倾向于李绛。
宪宗这种有意为之,让二李之间产生了很深分歧。
福建观察使元义方通过取媚吐突承璀得以显达,李吉甫为向吐突承璀示好,把元义方提拔为京兆尹。
而李绛对元义方依附宦官的行为非常反感,将他外调为鄜坊观察使。
从富庶长安改到穷困边境,元义方当然不痛快,在入朝向宪宗辞行时,说李绛存有私心,用同年许季同为京兆少尹,却把臣赶到鄜坊。
明明是当了宰相作威作福,欺瞒陛下。
宪宗淡淡的说:“朕知道李绛不会这样,明天朕自己会问,你走吧!”
第二天,宪宗质问李绛:“你们对同年也讲情谊吗!”
李绛道:“所谓同年,不过是九州四海的人偶尔同时参加科举,或是同一年考中进士然后相识,哪来的情谊!
陛下不认为臣愚蠢,把臣放到宰相位置上。
宰相的职责就是依据才能授予相应职位,如果确实是人才,即便自己亲戚也应选拔重用,何况同年!
为了躲避嫌疑而放弃人才,听上去好听,实际上只是为了自己,并不是为国考虑!”
宪宗颔认可,派人催促元义方即刻赴任。
一次朝会中,李吉甫说:“目前天下太平无事,陛下尽可自在享受!”
李绛当即反驳道:“汉文帝时承平已久,兵器都用木头制成,百姓安居乐业。
即便如此,贾谊仍认为形势有如厝火积薪,算不得安稳。
而现在呢,对内有五十多州朝廷无力控制,对外有吐蕃、回鹘屡屡犯边。
加上时有水灾旱情,国家府库空虚,正是陛下励精图治以图复兴之机,怎能称为太平,又如何可以自在享受!”
宪宗面露喜色的望向李绛,赞赏道:“卿的话与朕心意相同!”
散朝后,宪宗对身旁人说:“吉甫专门讲些好听的取悦于朕,像李绛这样的臣子,才是真正的宰相!”
李吉甫曾说:“身为臣子,不应总是违逆君王意图极力劝谏,君臣之间保持一种君悦臣安的状态,难道不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预收顶流的替身前妻会通灵求收藏苏锦霓是福德寺供奉的一只瓷做招财猫。意外穿越,成了被寄养道观的四岁女童。小道观破破烂烂四处漏风,穷得连香火都没有。眼看就要朝不保夕,她一捏小猫爪,要不要不还...
...
洪荒无限流,大家一听应该就有想法了吧,嘿嘿。...
...
...
郎君金榜题名,糟糠妻被骗下堂。天灾人祸频频,下堂妇死得凄凉。重生归来,她不仅要踹渣夫夺家产,还要在天灾荒年,广积粮高筑墙,过上悠闲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