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老杨姑还有女儿叫杨千艨,在上高中,我得喊她姥姥。”
小周做了个‘真受不了的’表情:“想想看,杨千艨一个未成年小朋友,我叫她姥姥,这像话吗。
所以我和我们老太太各论各的,她喊他弟,我喊他哥。”
好复杂曲折的关系。
半天也没理顺杨千舸和小周姥姥是什么亲戚,带着名单回医务室。
小食堂门口有棵枝叶茂盛的树,树龄挺大,三个成年人手拉手才抱得下,村里老人很喜欢坐在树下打发时间,如果觉得冷,就坐在小食堂门口晒会太阳。
刘悦川从村委回医务室,经过小食堂时,树下已经坐了几个老人家。
他们冲刘悦川招手,要她过去聊天。
刘悦川和他们不熟,语言也不太通,最重要的是,她还有工作没做完。
可她不想让老人们失望,便坐到他们身边。
老人们总是没有边界感,对刘悦川的私事很感兴趣,问她有没有男友,有没有结婚,打算生几个小孩,为什么来无忧乡,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
刘悦川被问得坐立难安,好在送药的工作人员来了,她借口签收药品,离开了。
看着她的身影,几个老人家,交换眼色。
一人用方言说:“果然是帝都来的,说话和新闻联播里一样。”
另一人不服气,“哪里一样,帝都人说话都带着‘儿’呢。”
眼看两人要吵起来,旁人赶紧岔开话题:“你们看她还戴手套呢,这天也不冷啊。”
有人接话:“小姑娘,湿气重吧。”
按照规定,村医务室须常备四十种以上药品,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高,血脂,感冒,胃痛,儿科,糖尿病,止痒,烫伤……
村医务室里的药早过期了,一片能用的药也没有。
刘悦川统统重新订购,装药的纸箱子垒得老高。
她清点完药品,才把药拿出来,还没来得及放进药柜,有个人影冲进来,挡在纸箱前,说:“你这纸箱不要了是吧,我帮你扔了。”
是牟映青的奶奶,那位强调自己是宋奶奶的牟奶奶。
她不等刘悦川回答,麻利地把纸箱拆开,摞在一起,抱在怀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