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一度因疯癫而看不到死期将至,必须用死亡景象来恢复理智;现在,理智就表现为时时处处地谴责疯癫”
。
“有伤害过自己吗?”
有。
不止一次。
过去,因为抑郁,戴岚看不到生命的尽头,必须不断地让自己流血来恢复理智。
现在,理智就表现为时时刻刻地谴责自己的抑郁——这世界容不下疯子。
戴岚厌恶这个世界,厌恶这个规设了“精神病”
和“疯子”
的世界。
如果给这份厌恶安放一个载体可以让自己好受一些的话,戴岚想把它怪罪到设定边界的人身上。
不只是医生,不只是精神病理学,而是塑造这个文明产物的整个历史发展。
“几年前做过一次心理咨询,不喜欢,就没再做了。”
“为什么不喜欢?”
因为心理咨询师很讨厌,因为他们试图改变病人认知的疗法很讨厌。
心理咨询适合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但是不适合戴岚。
这种疗法与其说是医治心灵,不如说是医治整个人,医治用来思考的神经纤维及其幻想过程。
戴岚从不认为自己的思考的方式和观点出现了问题。
他对世界的悲观,是从思想沉淀开始,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丧与失望。
他对这个世界有着“恨铁不成钢”
般的不理解。
这份困惑,心理咨询师解不了。
“不排除伤害自己的可能”
。
宋意……这个医生……
他真的很讨厌。
像个菩萨一样。
这是戴岚打开车门前,闪过的最后一个念头。
作者有话说:
过去,人们一度因疯癫而看不到死期将至,必须用死亡景象来恢复理智;现在,理智就表现为时时处处地谴责疯癫。
——米歇尔·福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