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铺子现是初开,货品单一,一日平均一两多近二两的利钱。
再往前秋冬上,增加货品,冬鞋、靴子之类的又贵些,一日难道没有四两的利?将旺季与淡季的利钱综合,一日按三两银子计利。
一年便是近一千一百两的银子。
我们便与掌柜和伙计们说,一年能挣下一千二百两利,留一分五的利给他们做年终的红利。
一年能挣下一千五百两,可多分把他们一些。
若一年不足一千二百两,一分五也是没有地。
爹爹认为这样如何?”
苏士贞想了想点头,“你是想叫爹爹将掌柜们的红利也这般分?”
苏瑾点头,“对掌柜是船头,是舵手,铺子能不能多挣钱,大半儿是靠他们。
若是生意做得好,自然多多的红利,生意做不好,自然他们的责任最大,红利便该少些。”
苏士贞想了下,点头道,“好,就按你这个法子。
这些日子我算个合适的数目来。”
又道,“新来的邱掌柜,随身还带着个小徒弟,今儿见面,他说,要将这小徒弟也接来,跟着做学徒,只要工钱,不要红利,我已应了他。”
苏瑾对种作法并不陌生,前世领导跳槽总要再走一两个小兵地。
况且他只带一个来,自家仍可以在铺子里安排一个伙计人手,并不怕他一手遮天,便笑道,“这倒正好。
爹爹便把张荀叫回坊子帮你。
要说坊子里的事儿,实则比铺子里的事儿更多更重要。
还有咱们想在各家铺子铺货地事儿,早已问好了,现在有货又有人手,可以着手做了。”
苏士贞笑道,“我正是这么想地。”
苏瑾想了想又道,“我来给爹爹做帐房如何?算帐我会呢。
各家铺货的帐与铺子里的帐分开算,也一目了然。”
苏士贞呵呵地笑起来,道,“你不找些活做做是不会罢休地。
也依你只在家便好,莫要四处乱跑。”
苏瑾忙点头,又催他赶快把小坊子的事儿定下来,给自己插手生意创造有利条件。
苏士贞当即应下。
次日用过早饭便去了许家。
那许大郎自知这宅子不好出手,由二两让到五两,宅子要二十五两银子,便不肯再松口。
苏士贞也知不好逼人太过,遂回家取了银子,又请四邻来作证,写了文书,与他一道到衙门,交了房子变更户主的税钱,将房契换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