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熟悉的名字,随着她的呼唤轻轻飘散在峡谷之中,似乎触动了某种久违的情愫。
黑衣男子闻声,动作迟缓而沉重,仿佛背负着重担。
他的身体缓缓转动,先前一直低垂的头终于抬了起来,暴露在阳光之下。
由于长期置身于阴暗之中,突如其来的光明让他眼睛微眯,眉头轻蹙,一只手本能地举起,试图遮挡那太过耀眼的光芒,这细微的动作透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与无奈。
巩素军在一旁默默观察,心中五味杂陈。
记忆中的那位英雄人物,如今显得格外落魄,一头曾经梳理得整齐的黑如今凌乱不堪,如同久未修剪的野草;下巴与唇边的胡须杂乱无章,胡茬参差不齐,显而易见已许久未打理。
这一幕,无声地诉说着他所经历的沧桑与孤寂。
“你给我起来!
你现在这副模样,简直就是自暴自弃的典范!”
青衣女子猛地跨步上前,她的步伐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翠绿色的衣袂在微风中轻轻飘扬,宛如春日里生机勃勃的嫩叶。
纤细的手指在空中一划,转瞬间已牢牢抓住那名蜷缩在泥泞中的黑衣男子的衣襟,动作之敏捷,力量之精准,仿佛多年修炼的内功在此刻凝结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毫不费力地将他从污浊与绝望中提起,就像轻巧地拎起一片秋日里的落叶般轻松自如。
“六师姐,我承认,我真的没用。”
黑衣男子莫尘,他的面庞深藏在兜帽的阴影之下,眼中闪烁着黯淡无光的星点,声音低沉而沮丧,如同被冬夜的寒风吹过枯枝,透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挫败与自责。
十几年的光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在他的心头,“十几年来,我一直在追查罗四海那个狡猾的狐狸,可结果呢?要么连他的影子都碰不到,要么就是眼睁睁看着他再次像滑不留手的鱼儿一样,从我的指缝中溜走。
如果……如果换做是聪明绝顶、机敏过人的十二师弟在这里,他一定早就成功了,将那个恶贼绳之以法。”
“听着,莫尘,你要挺直腰板!”
一旁的杨东明,身姿挺拔如松,语气中饱含着师兄的严厉与关怀,毅然迈出坚实的步伐,铁腕有力地一挥,紧接着,一记清脆响亮的巴掌落在了莫尘的颈后,那声音在这片寂静的小林中回响,仿佛是破晓时分的第一声鸡鸣,意在唤醒沉睡的心灵,将他从绝望的深渊、从自我质疑的泥潭中猛然拉回现实。
莫尘的身形微微一震,眼神中闪过一抹愕然与不解,仿佛被这一击敲醒了某些沉睡已久的东西。
待他稳住了因突然冲击而踉跄的脚步,他缓缓抬起目光,直视着面前这位眼神中闪烁着坚毅光芒的九师姐杨东明,嗓音因激动而略带沙哑地问道:“九师姐,你这话……当真?”
他的语调里蕴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仿佛在茫茫黑夜中捕捉到了一线光明,渴望而又不敢全信。
“此言千真万确,罗四海的确已在两日前魂归幽冥。
这份成就,实在多亏了十三师弟的精妙配合,彼时他身姿矫健,辅助我一击重创那不可一世的罗四海,最终…我们共同为这段恩怨画上了句号。”
青衣人缓缓启唇,字句间似乎承载着无形的重量,虽含几分难以察觉的沉痛,但更多的,是一种斩钉截铁的坚决。
“罗四海之轻功,堪称江湖一绝,其身法飘忽不定,世人皆道难寻其踪。
你们…当真是…”
莫尘的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既有激动的火花跳跃,又不乏一种恍若梦境的不敢置信,那光亮如同久雨初晴时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了笼罩心间的重重阴霾,带来了一线生机与希望。
“终结,而非草率的了结。
这是智勇并重的结果,十三,快来见过你的十一师兄,莫尘。”
杨东明一面说着,一面轻轻拉着巩素军来到莫尘面前,他的眼神中交织着自豪与温情,仿佛一位园丁在展示自己悉心培育的花朵。
巩素军闻言,立刻正色,恭恭敬敬地向莫尘拱手行礼,动作中透着一份少年特有的纯真与坚毅,他的目光清澈而热烈,充满了对前辈的无限崇敬与向往。
“巩素军见过莫尘师兄!
愿为师兄鞍前马后,共赴江湖。”
“十三?师父何时又收了新徒?”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