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年三十呢,钱姨娘还咬牙压着来寿一块儿练字。
他们用带着也是谢来教的,手上绑着东西。
写的多了,年三十,谢夫人请吃年夜饭那天,连筷子都拿不起来。
叶姨娘和吴姨娘早知道这事儿了,偷偷的乐呵,用帕子捂着嘴笑。
故意夹着好吃的,“过年就是好,想吃啥就吃啥。
夫人对咱可真是好。”
谢夫人笑道,“今天过年,你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今年咱家收成好,明年日子会更好过。”
谢来道,“母亲您辛苦了。”
叶姨娘赶紧跟着儿子后面表忠心,“咱家最辛苦的就是夫人啦。
夫人您放心,妾身每日里都在勤学苦练,如今都学会几个字了,来儿还说要教我算数。
我学会了,就帮夫人分忧。”
这母子两人也忒会哄人了。
吴姨娘和钱姨娘甘拜下风。
吴姨娘佩服完了,立马接上,“我每日里都和我家来禄一块儿学到深夜。”
钱姨娘道,“我和来寿刚刚还在练字呢。”
谢夫人很满意的点头,“你们都有心了。
咱谢家一日比一日好。
不说家大业大,也算略有薄产。
靠我一个人支撑,确实不易。
你们若是能诚心相助,我也能松口气。”
得到谢夫人的认可,姨娘们都觉得值得了。
这些日子的努力没白费。
甚至觉得自己早该想到的。
夫人一个人支撑家业,养着这么多人,她们早该伸把手的。
都怪老爷占着位置不干活。
白当一个读书人了。
她们都指望老爷去了,结果老爷啥事儿都没干成。
人就这么走了。
走了也好。
如今日子舒心了。
谢夫人也突然感慨起来谭玉的离开。
倒不是想念他,而是因为惦记着开年的考试。
开年二月开始考县试了。
过了县试和府试,才能算童生,这才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
童生才有机会参加秀才考试。
因为谭玉的离开,孩子们都耽搁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