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傍晚,和一堆认识不认识的人挤坐在简陋场子里胡吃海喝,在香烟啤酒和孜然辣椒的混合气味中闹腾到深夜,是我自毕业以后就没再干过的事。
住校那年代,几个哥们儿姐妹儿,一桌子串儿,一箱子啤儿,一夜小曲儿唱到凌晨,生活还能再惬意点么?
眼前伙伴只有一个,高铮,可单这一个就抵得过所有。
离婚以后我就是个瘪气球,现在被他吹鼓了起来,且比我前二十多年任何时候都膨胀,乐不颠地飘在半空。
吃在兴头上,手机响,正是张帆同学,一开口就问我,“听说你丫头片子把张一律给踹了?姑奶奶您可真行!”
我大汗淋漓地喝了口冰啤,说,“外边儿吃饭呢,吵,听不清,回头我打给你。”
挂了跟高铮说,“我发小。
就上次我去送机的那个。”
他吐出一串骨头,星眸暗笑,那笑映着霞,闪着电。
“你得意什么?”
“事无巨细,某人都主动向我汇报。”
我装作不明意,“下次他回来,你得见见,咱一块出去玩。
他最近把上一尖果儿,热乎着呢。”
我目光流连在满桌的实物上,接下去吃点啥?一大盆疙瘩汤,一大盘金光灿灿的鸡翅,还有一骨肉相连、鸡脆骨和鸡肫的拼盘。
都他点的。
“成没问题,你发小那就是我哥们儿。”
他喝了口汤,“这天儿喝汤纯找罪受。”
“这不你点的么?”
“我这不带你来体验我生活么。”
我瞄瞄他,“小样儿,我吃西翅那会儿,你还端着高中盒饭呢。”
他瞅瞅我,“打赌我知道的不比你少。”
我笑,“那你给我说说。”
他咂了口啤酒,娓娓道来。
话说N年前,一对南方夫妇在这西门开了个烤鸡翅的路摊。
烤法一般,也没有多么变态的辣椒,但夫妇自家独配秘方的酱,使得他们的烤鸡翅令人入口不忘,不仅在B大学生里面渐渐有了口碑,更声名远播至全城。
只是久而久之“西门鸡翅”
却似乎成了一种统称而非名号,因为自打这四个字火了以后,这条街雨后春笋般开了很多家打着这样招牌的伪店,抢走了大部分慕名前来的食客。
现在还来老两口这儿吃的,大多是当年校园出来的回头客。
不过老两口卖这几年鸡翅也挣了些钱,一年有几十万吧。
他说了这通篇,也就这最后一句是我不知道的,当下我就两眼冒光来了精神。
我问他,“你连他们挣多少钱都知道?”
“有个月凑巧唱片公司和俱乐部都没活儿,我没钱吃饭,跟这儿帮他们收拾盘子,不给钱,管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