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前的人都看过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时候,对于这些洋人与众不同的长相也都接受了,而且也知道华夏和其他国家大概是竞争的关系,有一些关系还特别不咋地。
因此看到他们对一位华夏老者给出这样至高的评价,一时竟觉得与有荣焉。
“这样的人,在大唐是要被百姓们立生祠的!”
李世民道。
贞观群臣纷纷颔首。
不仅要立生祠,朝廷还要尊其为圣贤。
少年霍去病抱着自己的银枪站在庭院中,脱口而出:“大丈夫应如是!”
他原本以为,身为男儿只有策马扬鞭,守卫家国才是大丈夫所为,但现在同样心潮澎湃,胸中燃起万丈豪情。
他舞起银枪,带出一片银白的光芒,将自己心中的激动发泄出来。
见过了如此大丈夫,他更不能落后,同样要在自己的领域里立下不世之功勋,才不枉来这人间一遭。
……
路小柒直接总结——
【如果我要将袁老获得的国际勋章全都放出来的话,今天这期视频咱们就别想要结束了,太多太多了!
】
【UP主还喜欢直接摆数据!
】
【73年之前,水稻的亩产大概是500-600斤左右,但73年之后,袁老的理论提出并公开,江西协作组的颜龙安院士率先在野败的基础上研发出了‘珍汕97’,还有袁老的“南优二号”
,以及谢华安院士同样基于野败研发出来的‘汕优63’等优秀杂交品种相继被推广,水稻的亩产一跃增加了20%。
后来更多的高产杂交水稻出现,在90年代超级稻计划被推出前,我们国家的水稻亩产已经达到了800斤左右。
】
【而超级稻计划之后,在袁老的带领下,我们在2000年实现了单产700公斤的育种目标,04年单产800公斤,11年单产900公斤,14年单产1000公斤!
简直像是坐了火箭一样,蹭蹭的往上蹿。
到了2020年,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的平均亩产突破了1500公斤!
】⑤
路小柒做了一个图表。
从水稻开始成为最重要主粮的宋朝开始,一直到2020年,选取了每个朝代的关键节点,显示了这些时间点上的水稻产量。
一开始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稳步向前,到了清末和民国甚至有所回落,解放后再度上升。
然后,到了70年代后,图标上的柱形开始急速的上升。
一骑绝尘!
配上BGM,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
“每亩一千五百公斤!”
全天下的农人已经惊到失语,甚至有人开始下跪膜拜。
这是神迹!
赵匡胤把筷子往桌上一扔,起身就走。
“回宫!”
他等不及了,他要召集全大宋最会种地的农人,培育出属于大宋的良种,为大宋百姓的餐桌多添上一碗白米饭。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