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道理。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其实真妄是不二的。
佛陀刚开始是把真跟妄作一个很详细的分别:真实的心性是不生灭的,虚妄的相状是生灭变化的。
但是佛陀到最后的时候告诉我们:生灭中有不生灭,不生灭中也有生灭,相中有性,性中有相;波浪当中是有大海的,大海当中也有波浪。
这个是告诉我们什么事呢?我们的目标是要趋向于现前一念心性。
但是你要怎么回家呢?你还是要用你现在的这个身心世界。
如果说我这个身心世界是假的、是暂时的,那我就把这个身心世界自杀,我不要我这个身心世界。
那你也没办法回家了。
你就是要借假修真。
你这个身心世界是生灭的,但是你从这个地方观进去,就能够找到不生灭的家。
你当初从真如本性流转出来,一念妄动变成这个身心世界,你回家还得要循着这个身心世界回到你的家去。
你看看后面的经文讲到二十五圆通,二十五圆通其实就是前面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特别讲到六根,你还得从生灭的六根门头去悟入不生灭的本性。
所以,我们常说借假修真,你要假借生灭的因缘来成就智慧。
你为什么会有智慧?你要听音声。
你说,欸,音声是生灭的!
音声是生灭的,但是它所诠释的道理是不生灭。
你还得要假借你的身心世界去拜佛、去修福报,所以你必须假借你的生灭的因缘来积功累德,来成就你的不生灭的清净的功德。
这个就是我们在前面的三卷经文得到的第二个思想,就是真妄不二的道理。
那你把这两个思想掌握住了,前面的三卷的经文你大概就知道了:第一个,相妄性真;第二个,真妄不二。
这个是整个前面三卷的思想,也是整个《楞严经》修止观的最重要的观念。
壬二、明大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们看壬二,明大均。
这一科是讲到“识”
。
六识的相状是虚妄的,但是六识的本性却是真实的如来藏妙真如性,说明这个道理。
这一段是说明七大。
这个“大”
包括整个七大;这个“均”
的意思,就是周遍法界的意思。
其实七大的体性是周遍法界的。
先看“融性合会”
,我们看经文。
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我们把这个经文作一个消释。
说既然这个六识的识心——讲到六识当然它是一个相状,也是一种作用,那么只要是相状就是生灭的。
本经在明生灭的法是毕竟空,它主要的思想就是“本无所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