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毒跑到他的筋脉的时候,全身酸痛,非常的疼痛。
这个时候,当然,他的疼痛是一个刺激的感觉,感受,就出现了他修止观的一个契机。
因为他的疼痛,也就带动他的专注力。
我们看他怎么利用这个疼痛的感觉来就路还家。
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
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
正当他疼痛现前的时候,也就带动他前生的专注力,他就正好以此疼痛——这个色身疼痛的感受,来当作所观境。
这个时候他并没有被这个疼痛的假相所转,反而是生起观照。
他说,为什么在我的色身当中有一个了知的功能,能够知道疼痛呢?我念念观照,观照我的身心当中有一个了知的功能,这个了知的功能能够去觉察我色身的疼痛。
这个时候他就回光返照,问这种了知的功能——知道疼痛的功能,你从什么地方来?
这个地方,他觉了这个了知的功能有两个相貌:第一个,“虽觉觉痛”
。
就是在我的色身当中有一个了知的功能,它能够很清楚地知道疼痛的感受,也就是说它跟疼痛是相应的。
第二个,“觉清净心,无痛痛觉”
。
但是他又找到另外一个了知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安住在清净心,它没有疼痛感觉。
所以当他内心感到疼痛的时候,他观察那个疼痛的感受,觉他的内心当中有两种功能:第一个是感觉到疼痛,第二个是没有感觉到疼痛。
这个时候,他就深入地思惟:为什么在我一个身根当中有两种知觉存在呢?一个是疼痛所能到达的,一个是疼痛所不能到达的。
一个是有眼耳鼻舌身意,有色声香味触法;一个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那么为什么在我色身当中这两个功能都存在呢?这个地方就产生这样的一个疑情,也就值得他深入地去观察,探讨他生命的真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明无学。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摄念未久”
,“摄念”
指的是一种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智慧现前。
当然这个地方要注意,他现两个感受,一个知道疼痛,一个是没有疼痛,那么他找的是谁?找的是那个没有疼痛的是谁。
因为有疼痛表示你随相而转,那是一个相状,那是一个因缘所生法。
他找的那个是离一切相的、没有疼痛的感觉,到底它是谁?所以他就观察这个疼痛所不能到达的那个深的感受到底是谁。
他顺那个方向观进去的时候,根身、识心突然间就空亡而不存在了。
所以在三七日当中,“诸漏虚尽”
,这一切的见思烦恼都消灭穷尽了,而证得我空的真如,成就阿罗汉果,佛陀亲自来印证成就小乘的无学。
现在佛陀问我圆通的法门,正如我所修所证,“纯觉遗身”
,我依止这个身根的觉了知性而消灭根尘识的障碍,这个是最为殊胜。
他就从这个,我们讲“会相入性”
,从有疼痛的感觉进入到没有疼痛的心性,最后回归到一心真如。
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
几乎所有的调伏烦恼都要修空观,但小乘的空观跟大乘的空观的确是有所不同。
他们在思考模式有所不同,造成不同的结果。
我们先讲小乘的空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