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第九十二讲(第3页)

违式罪消

不净:

设着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

我们前面讲过,你在持咒的时候是要结坛行道,要结八角坛。

在行道过程当中,你只要进入坛场,一定要穿清净的新的衣服。

这个人可能他比较贫穷,他也不能穿干净的新的衣服,他是穿不干净破旧的衣服,但是他因为很如理如法的来一心持咒,所以他整个行住坐卧当中——等同清净。

虽然他穿了不干净的衣服,因为他内心安住真如的缘故,也可以说等同清净。

无坛:

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

这个人他没有经费来设立八角坛,他也没办法进入大众的僧团当中,也不能够如理如法的三七行道,但是他一心一意的来持四根本重戒,一心一意至诚恳切的持诵楞严神咒,还同入坛行道的功德,无有异也。

前面的坛,诸位看到,三七行道,他是要忏悔、愿,才开始持咒的。

极重罪除:

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

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

假设这个人过去造了五逆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或者这个比丘、比丘尼犯了比丘的四重、比丘尼的八重,他犯了以后如法地忏悔以后,来诵持楞严神咒,这个五逆、四重、八重的罪,就好像是生起一道的猛风,吹散聚集的沙堆。

沙堆比喻我们所累积的罪业,猛风指的是内心当中那种正念真如跟诵持神咒的力量,就像猛风把沙堆给吹散,一点也不剩下,连一点毫都不剩下。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他提出他的看法,他说,尽除业障,它的先决条件是先如法忏悔,如法忏悔以后开始持咒。

这地方蕅益大师提出二种差别:假设这个持咒之人他具足理观,他忏悔以后再持咒,等同阿难;假设他不具足理观,只是事修,齐同登伽,我们说明一下:说这个人他有过失,有过失以后他如法忏悔,下定决心永不再犯,开始受持四根本净戒,开始一心地正念真如,受持楞严神咒,他具足理观,这样子他不但灭罪,他还可以大开圆解,甚至于能够转凡成圣,等同阿难,阿难尊者后来他成就了圆教的初住,所以他前面的愿文——妙湛总持不动尊,就是他的愿。

这是具足理观,等同阿难;假设他理观不具足,起码能够齐同摩登伽女,能够把他贪爱的烦恼,这种造罪的过失,把它消灭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过去我们的教务主任慧天长老讲了一个公案,他说过去在埔里有一个中年的居士出家,出家做沙弥的时候,因为某种事情跟他师父生了冲突,他的师父很严厉地呵责他。

这个人的脾气可能不是很好,一时的气愤之下,就把他师父给他沙弥的幔衣,用火给烧掉。

这个事很严重,把法衣给烧掉,这过失很重的。

后来有人跟他讲说,你糟糕了!

你把幔衣给烧了,你这过失重了,你要好好地忏悔。

他忏悔以后一直不得力。

后来有人叫他要心持楞严神咒。

他持楞严神咒以后,不到三个月,突然有一天晚上做梦,就看到佛菩萨再送他一件新的幔衣。

当然这是一种瑞相,灭罪之相,他就是一心地诵持楞严神咒。

当然这地方我们前面讲过,你一方面诵持楞严神咒,念念之间,你能够回归到真如本性。

安住真如本性,哪有什么过失不能消灭?哪有什么功德不能生起?第二个你持咒的时候,得到十方诸佛菩萨的加持,具足了自力、他力二种力量的加持。

所以说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自力、他力的加持。

卯六、能消夙业

前面能净业障,是约着今生所造的破戒、犯斋的过失,这地方是指的你过去生当中,你根本不知道所造的罪业。

积罪未忏

阿难!

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

阿难,若有众生从过去无量无数劫以来,曾经造了轻罪跟四根本重罪,所以今生修行的时候,总觉得内心好像经常感到暗钝之相,就是产生罪障、障道。

今生修行以后,对这样的罪障还没办法及时的忏悔,还没有来得及忏悔。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