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求不变,再求随缘。
它的观念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楞严经》的观念,你没有找到不变的体性,你没有资格谈随缘。
你连不变都没找到,你怎么随缘呢?你随缘的时候就跟着妄想走了,你没办法随缘!
你先找到不变以后,安住在不变,然后才能够随顺因缘,积功累德。
这个时候你再随缘,不随妄转,而你能够转它——不是它转你,是你转它,你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用你的心来转外境,而不是外境来转你。
为什么呢?因为你找到不变的理体。
这非常重要,先找到不变的理体。
整个《楞严经》的关键:在扭转我们的命运、在返妄归真——你要让你的生命产生很大的变化,先找到那个不变的东西。
我们的生命像水流一样,不断地流动,但是你要把那个不变的东西先找到,然后在那个地方安住下来,每一天安住个三分钟,再五分钟,慢慢地加强,十分钟,叫正念真如。
就是不断地去思惟观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然后慢慢地观察久了,你的实践慢慢地加强。
不变的力量越大,你产生扭转生命的力量越大。
《楞严经》它不对治毛病,它认为你身体健康了,你毛病自然消除掉,妄想根本不是你的对手。
你为什么会有黑暗?因为你没有光明嘛。
你找到了那个不变的清净本体,妄想自然消失掉,你都不要去对治妄想。
这个正念真如,在本经当中有很多内涵,总而言之,就是要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先求不变,再求随缘,这是整个《楞严经》的修学宗旨,包括它的基础,包括你要愿,包括应该怎么来修学。
乙三、破除三障
这样的一种修学,到底它的功能在哪里?
《楞严经》主要是在破除障碍,破除三障:
第一个妄想障,这是根本。
《楞严经》的观念是说:所有的痛苦都是妄想生起的。
我们为什么流转三界?因为我们造了生死的业力。
但是你怎么会造业力呢?那是妄想引导的。
所以这个罪的根源是妄想。
你身体不会造业的。
楞严王三昧,它正念真如就是在对治妄想。
其次,它是兼带对治罪业障跟鬼神障。
比如说它强调持戒,持四种重戒就是对治罪业。
你不能造重大的罪业,否则会障碍你真如。
再者,持咒对治鬼神障。
这是一个兼带的枝末,主要是对治妄想。
我们可以这样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楞严经》它在内心当中,偏重在破除障碍、偏重在随缘不变。
《楞严经》它偏重在不变的根本,所以它破障;《法华经》偏重在不变随缘,所以它偏重在成就功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这个房子很旧了,有很多垃圾,《楞严经》先把房子整理干净,先破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