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非出家具界比丘为小乘道。
」“却”
反过来,“非”
诽谤。
反过来诽谤这些如法持戒,少欲知足的持戒比丘是小乘之道。
说:我是求大乘菩萨,不拘小节,这些只是小乘的自了汉,反过来批判这些少欲知足的道法。
最后的结果:「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重大的过失就是疑惑误导众生,使令他们堕落到无间地狱。
这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这「疑误众生」在佛教里面是非常严重的过失,因为整个佛法的重点在正确的知见,端正其心才能有正确的行为、有正确的结果。
比方说:我们看春秋时代,春秋时代齐桓公当时要称霸整个天下,他就找管仲。
他说:我想称霸于天下,要有什么样的条件?管仲说:称霸天下不是靠武力,你要有一个证盟,你要有一个正确的理念、正确的知见。
他说:你看郑庄公(他举郑庄公,在齐桓公之前,郑庄功的武力是很强大的),但是郑庄公没有证盟,他师出无名,他公然的抗拒周天子。
管仲说:周天子是王室虽衰并未丧德。
你称霸,默默的称霸,大家没话讲,你不能公然的挑战周天子的威严。
因为这是古代的证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它有一定的章法,来形成整个社会次序。
所以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你虽然称霸,但是你要尊重周天子,这样子整个社会的次序才有章法。
管仲果然用这个方式,让他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春秋五霸第一个霸主。
我们讲「齐桓公九会诸侯,一匡天下」,他的整个成功就是证明。
这地方就是说:我们一个佛弟子(比丘)看到比丘戒,很多地方我们真的很难做到,因为时代隔了二千多年。
但是蕅益大师他提出一个观念,他说:这是佛世的方规。
虽然做不到,你应该起惭愧心来面对,你看现在有些人传戒,他甚至于把一些戒律更改了,沙弥十戒改成沙弥八戒。
这是非常不对的,非常不对!
他的过失在哪里呢?在疑误众生。
我们做不到,我们起惭愧心,但是佛陀的制教你要保留下来,当做一个镜子,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们做不到,那是我们个人的事情。
这个地方贩卖如来,最大的严重:「疑误众生」。
行为本身还不是很严重,因为你坏乱了整个佛法的章法。
你看孔夫子他要去杀生,杀一只羊。
子贡说:你不要杀这只羊,这只羊很可怜。
孔夫子说:你爱惜这只羊,我爱的是那个制度。
古时候没有因果观念,大家为什么不敢造错呢?因为敬畏鬼神。
我们知道有鬼神存在不敢放逸,这种制度的存在,有安定人心的作用。
这个地方,大家要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
喜欢净界法师【楞严王三昧】要义请大家收藏:(yg)净界法师【楞严王三昧】要义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